齊東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齊東縣中國名,在今山東省濱州市境。清代時,齊東縣城因位於黃河航道和南北陸路交通的交匯之處,經貿發達,有小濟南之稱。也因黃河在咸豐五年的大改道而衰敗。今齊東縣城舊址位於鄒平縣台子鎮境,黃河河道中[1]

金朝天會年間,設立齊東鎮,屬鄒平縣[1]元憲宗三年(1253年),析鄒平章丘各一部置齊東縣,隸濟南路至元二年(1265年),還屬河間路[2],明清屬濟南府[3]。清朝時考語:疲,難[4]咸豐五年黃河大改道後,為確保齊東縣城安全,清政府光緒十年(1884年)修築大壩——梯子壩。光緒十八年(1892年),黃河泛濫,沖毀梯子壩,淹沒縣城,僅存城東南部分。次年,部分縣衙和居民遷至新城(今鄒平縣台子鎮院新村東)。光緒二十年(1894年),知縣康鴻達奉准遷至九戶鎮[5][1]

1928年,濟南道廢,直屬山東省。1940年代末,屬清河專區。1950年,撤消清河專區,齊東縣劃入惠民專區。同年4月,齊東縣城由九戶鎮遷至麻姑堂(今魏橋鎮堂子村[6]),1952年,遷至魏橋鎮[5]。1956年,高青縣併入,縣城亦由此遷至高青縣的田鎮。1958年9月,轄區部分劃入鄒平縣和博興縣,恢復高青縣[1]。1959年1月,齊東縣撤銷。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通訊員:王璞. 细说历史上的齐东县城. 濱州傳媒網,來源:濱州日報. 2013-07-29 [2016-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7) (簡體中文). 
  2. ^ 「齊東,下。憲宗三年,隸濟南路。至元二年,還屬河間路。」《元史》卷五十八 志第十/地理一/中書省/河間路
  3. ^ 「齊東,府東。元屬河間路。洪武初來屬。北有大清河。東有減水河,成化元年開濬,洩小清河漲溢入大清河。」《明史》卷四十一 志第十七/地理二/山東/濟南府
  4. ^ 「齊東 疲,難。府東北百五十里。西北:黃河右瀆自濟陽入,逕延安鎮,又東緣惠民界入青城。南:新小清,自章丘入,逕臨濟故城,又東入鄒平。減水河、壩河,堙。臨河鎮。」《清史稿》卷六十一 志三十六/地理八/山東/濟南府
  5. ^ 5.0 5.1 記者:朱慶光、郭笑(文)、張濱(圖),通訊員:馬亮、李偉、李寶貴、董連旺,責編:仇娜,美編:韓瑞蕾. 齐东故城因河而毁 台子新镇平地而起. 濱州傳媒網,來源:魯北晚報. 2013-07-18 [2016-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1) (簡體中文). 
  6. ^ 初審編輯:bz李波. 麻姑堂的由来. 魯網,來源:濱州日報. 2014-08-05 [2016-05-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31) (簡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