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沃爾夫岡·德貝萊納
外觀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8年9月2日) |
約翰·沃爾夫岡·德貝萊納 | |
---|---|
出生 | 1780年12月13日 神聖羅馬帝國霍夫 |
逝世 | 1849年3月24日 神聖羅馬帝國耶拿 | (68歲)
國籍 | 德國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化學 |
約翰·沃爾夫岡·德貝萊納(Johann Wolfgang Döbereiner,1780年12月13日—1849年3月24日)是一位德國化學家。
生平與工作
[編輯]作為一個車夫的兒子,德貝萊納可以接受正規教育的機會很少,因此他去給一位藥劑師當學徒,同時廣泛閱讀,並參加過一些科學講座。1810年,他成為了耶拿大學的一名教授。
1829年,在德貝萊納工作生涯之初,他發現在選出的三元素群組(triad)中某些屬性有一定的趨勢。例如,鋰和鉀的原子量的平均數與鈉的原子量非常接近。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鈣,鍶,鋇、硫,硒,碲,以及氯,溴,碘之間。越來越多的triads被發現具有這樣的性質,這些triads後來被稱作「Döbereiner's triads」。[1][2]
德貝萊納也因發現了糠醛,以及他對於鉑在催化劑用途方面的研究(如在他的發明Döbereiner's lamp中作為點火催化劑)而聞名。
德國詩人歌德是德貝萊納的朋友,他每周都會參加德貝萊納的講座,並以德貝萊納的化學親和力的理論為其小說《親和力》的基礎。
參考資料
[編輯]- ^ Johann Wolfgang Dobereiner. [2008-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3).
- ^ A Historic Overview: Mendeleev and the Periodic Table (PDF). [2008-03-0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8-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