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主題:動物/精選動物/6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caption}}}

異特龍(屬名:Allosaurus)又稱異龍躍龍,是獸腳亞目肉食龍下目恐龍的一。異特龍是種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龍,平均身長為8.5公尺,最長可達12到13公尺。牠們生存於晚侏儸紀啟莫里階至早提通階,約1億5500萬年前到1億5000萬年前[1]

異特龍具有大型的頭顱骨,上有大型洞孔,可減輕重量,眼睛上方擁有角冠。牠們的頭顱骨是由幾個分開的骨頭組成的,骨頭之間有可活動關節,進食時頜部可先下上張開,然後在左右撐開吞下食物;牠們的下頜也可以前後滑動。嘴部擁有數十顆大型、銳利、彎曲的牙齒[2]。相較於大型、強壯的後肢,牠們的前肢小,手部有三指,指爪大而彎曲,長度為25公分。尾巴長而重,可平衡身體與頭部。異特龍的骨架和其它獸腳亞目恐龍一般,呈現出類似鳥類的輕巧中空特徵。

異特龍是該時期北美洲莫里遜組最常見的大型掠食動物,並位在食物鏈的頂層。牠們可能以其他大型草食性恐龍為食,例如:鳥腳下目劍龍科蜥腳下目恐龍。異特龍經常被認為採用群體合作方式攻擊蜥腳類恐龍,但很少證據顯示異特龍具有共同攻擊的社會行為。牠們可能採取伏擊方式攻擊大型獵物,使用上頜來撞擊獵物。

可明確歸類於異特龍的化石,是在1877年由奧塞內爾·查利斯·馬什所發現。異特龍具有複雜的分類歷史,過去曾有許多種最初被歸類於異特龍,但現在被分類於個別的屬。最著名的種是模式種脆弱異特龍A. fragilis)。異特龍在20世紀中長期被名為腔軀龍,直到在克利夫蘭勞埃德採石場發現大量的化石後,異特龍才成為常用的名稱,並成為最廣受研究的恐龍之一。

異特龍的化石主要來自於北美洲莫里遜組,另外在葡萄牙坦桑尼亞也發現了可能的化石。異特龍的化石是美國猶他州州化石。由於異特龍是最早被發現的獸腳亞目恐龍之一,所以長期以來吸引了一般大眾的注意,並出現在數個電影電視節目中。

  1. ^ (英文)Turner, C.E. and Peterson, F., (1999). "Biostratigraphy of dinosaurs in the Upper Jurassic Morrison 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Interior, U.S.A." Pp. 77–114 in Gillette, D.D. (ed.),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in Utah. Utah Geological Survey Miscellaneous Publication 99-1.
  2. ^ (英文)David Lambert, Darren Naish, Elizabeth Wyse.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and Prehistoric Life. Dorling Kindersley Publishers Ltd.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