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A22234798/沙盒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法蘭克福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西方戰線中的中歐會戰盟軍由巴黎到萊茵的推進的一部分

法蘭克福戰後空拍圖
日期26–29 March 1945
地點
結果 美軍勝利
參戰方
 美國  德意志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美國 史塔福德·勒羅伊·歐文英語Stafford LeRoy Irwin
美國 羅伯特·W·葛羅英語Robert W. Grow
納粹德國 阿爾貝特·凱塞林
納粹德國 埃里希·羅佛勒(Erich Löffler)
參戰單位
第5步兵師英語5th Infantry Division (United States)
第6裝甲師英語6th Armored Division (United States)
第80軍英語LXXX Army Corps (Wehrmacht)
兵力
2個師 1—2個師(兵源不足)
傷亡與損失
未知 24人

法蘭克福戰役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針對法蘭克福的三日爭奪戰。美軍由第5步兵師英語5th Infantry Division (United States)發起主攻,第6裝甲師英語6th Armored Division (United States)提供支援。德軍駐防當地的部隊則是第7軍團下轄的第80軍英語LXXX Army Corps (Wehrmacht)

前奏

[編輯]

3月22日,美軍第5步兵師橫渡萊茵河,並迅速建立橋頭堡。[1]隔日,第5步兵師又從橋頭堡向東推進戰線達5英里,來到距離法蘭克福西南方僅14英里處。裝甲特遣隊則從橋頭堡向北推進至特雷布爾金斯海姆-古斯塔夫斯堡,並向東來到達姆施塔特

3月25日,達姆施塔特的德國國防軍指揮官宣佈投降,隨後第6裝甲師及第5步兵師解放該城。3月26日,第5步兵師抵達法蘭克福南郊,並攻佔萊茵-美茵空軍基地[2]

戰役過程

[編輯]

第6裝甲師與第5步兵師會合後,穿過法蘭克福南郊的薩克森豪森英語Sachsenhausen (Frankfurt am Main)來到美因河。地5步兵師發現當地近乎無損的威廉橋(Wilhelmsbruecke,今稱福里登斯橋(Friedensbruecke))。德軍工兵試圖於3月25日炸毀該橋以阻滯美軍,但未果,隨後第5步兵師頂着強大的防衛火力橫越威廉橋,進入法蘭克福市區北部。這兩個師接着與德軍進行慘烈的逐屋城鎮戰,緩慢穿越法蘭克福並向北及東方推進。[3]

3月27日,盟軍的進攻導致當地守軍指揮官陣亡,削弱了該城德軍的指揮體系。3月29日,美軍控制了法蘭克福,戰鬥工兵在受損的威廉橋東側修建了一座浮橋。德軍起先試圖建立防禦機槍陣地,但隨後在民眾的說服下離開該市,以盡量減少額外的傷亡。剩餘的德國國防軍遭美軍逐出該城,並向北退去。[2]

後續發展

[編輯]

美國軍中廣播盧森堡分部向大眾廣播解放法蘭克福的消息,然而小規模零星戰鬥卻持續到了4月4日。《Vogue》雜誌戰地記者李·米勒當時隨同喬治·巴頓美國第三軍團,是第一批向美國大眾傳達法蘭克福解放消息的記者。The 《星條旗報》報導法蘭克福於4月30日解放。[4]攻佔法蘭克福後,第5步兵師休整了數天,並於4月7日接獲命令向北支援魯爾包圍戰美國第一軍團第三軍[4]

參見

[編輯]

參考

[編輯]
  1. ^ World War II Divisional Combat Chronicles. army.mil. [2019-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2.0 2.1 Stanton, Shelby. World War II Order of Battle: An Encyclopedic Reference to U.S. Army Ground Forces from Battalion through Division, 1939-1946 2nd. Stackpole Books. 2006: 57, 84. ISBN 9780811701570. 
  3. ^ Lenz, Markus. The results of bombing Frankfurt am Main in World War II: A special sightseeing tour on the basis of pre-war, post-war and actual photographs of the city. When the Monuments Men came to Nazi-Germany. 2017: 7. 
  4. ^ 4.0 4.1 History of the 5th Infantry Division. societyofthefifthdivision.com. [2012-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