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用戶:Johnson.Xia/漢口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漢口站

1950年車站改名為「漢口站」。原址(大智門)位於京廣鐵路1190公里+451米處,老站佔地5712平方米,老站房為磚木混合結構,佔地791平方米,平面呈矩形,長51米,進深14-18米;中部大廳18*18平方米,以及兩側14*9.3平方米為候車室;站房兩端有一樣的2層樓,平面14.5*7.2平方米,1樓為售票、候車用地,2樓為辦公室。站房的前後立面一樣,呈「山」字形。中部大廳前後牆面設半圓拱窗,四角頂部各有一圓尖頂塔,也叫「法國四堡式建築」,大廳內立着柱藻井。大廳和兩端樓頂為覆斗式屋面,披着綠色鐵皮瓦,與站房屋檐的綠色古瓶式牆欄對應。車站的鋼筋混凝土天橋由陳茂盛營造廠於1932年承建,圍牆由夏洪泰營造廠承建。

1981年,屬於車站的4座倉庫劃撥給客運,其中1、2號倉庫改為旅客候車室,3、4號改為行李包裹到達庫(行包業務屬於客運),所有貨運業務都交給循禮門貨場辦理。

1987年4月,位於金家墩、京廣鐵路1192公里+445米的新漢口站動工,並於1991年4月21日完成。新車站及配套建築面積共35萬平方米,主站房1.8萬平方米,長400米,站前廣場9.2萬平方米,地下商業城5.7萬平方米,建成時是華中地區最大的車站,大陸地區第四大的車站。[1]



京廣附屬線1199.062公里處。候車廳坐士朝東,正中為一層,空高約10米,6側為2層樓房。系法式建築,鋼筋水泥結構,水磨石地坪,建築面積約1176平方米。武漢市志·文物志

第一代站房佔地 800 平方米,主站房有兩層,斜面坡頂,弧形拱券門廊,方形磚雕壁柱,兩側配以單層附樓。1911 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不久陽夏保衛戰打響,第一代站房在交戰中部分損毀。[2]

大智門火車站由比利時提供貸款,法國工程師設計,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是法、德四堡式建築。客運室為兩層木結構,鋼筋混凝土樓板、木架屋,方斗形鐵皮屋面。站房正面中內有一超大的半圓拱窗,兩側各有2座絕對尺度很大的塔堡。 站房坐西朝東,面臨租界,樓上辦公,樓下售票、候車。 [2]

漢口城堡上起礄口,下到一元路,共設八個城門:玉帶門、 居仁門、由義門、循禮門、大智門、通濟門 以及東西兩個便門。[2]

循禮門[編輯]

循禮門貨場,建於1903年,曾在武漢鐵路運輸中起重要作用。原為獨立車站,辦理客貨運輸業務,1948年,併入大智門漢口火車站。1952年,改為漢口車站循禮門貨場,主要辦理普通整車及普通零擔貨物到發業務。1982年,漢口火車站擴建改造時,貨運業務改在循禮門貨場辦理。江漢區志

循禮門貨場位於1192公里+062米,佔地9540平方米。[1]

其他事件[編輯]

[1]

  1. ^ 1.0 1.1 汉口车站志. 武漢鐵路分局印刷廠. 1998-11 [2020-12-22]. 
  2. ^ 2.0 2.1 2.2 2.3 侯紅志. “最老大智门火车站”现身汉口. 武漢文史資料. 2020, (8): 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