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P·羅倫斯號驅逐艦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9年6月27日) |
威廉·P·羅倫斯號 ,2015年
| |
歷史 | |
---|---|
美利堅合眾國 | |
艦名 | 威廉·P·羅倫斯 |
艦名出處 | 海軍上將 威廉·P·羅倫斯 |
下訂日 | 2002年9月13日 |
建造者 | 英戈爾斯造船廠 |
動工日 | 2008年9月16日 |
下水日 | 2009年12月15日 |
命名者 | 2010年4月17日 |
服役日 | 2011年6月4日 |
母港 | 珍珠港海軍基地 |
標識 | |
格言 | 永不放棄 |
目前狀態 | 現役 |
徽章 | |
技術數據 | |
艦級 |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 |
排水量 | 9,200 噸 |
全長 | 509呎6吋(155.30米) |
全寬 | 66呎(20米) |
吃水 | 31呎(9.4米) |
動力來源 |
|
速度 | exceeds 30節(56公里每小時;35哩每小時) |
乘員 | 380名士官兵 |
武器裝備 |
|
艦載機 | 2架MH-60R 海鷹直昇機 |
威廉·P·羅倫斯號(DDG-110)是由諾斯羅普·格魯曼造船公司建造的阿利·伯克級導彈驅逐艦,為伯克級60號艦,以海軍機師、戰鬥機機師、試飛員、水星計劃太空人入圍者、越戰戰俘、美國第三艦隊指揮官、海軍人事主管以及美國海軍學院院長海軍上將威廉·P·羅倫斯(1930-2005)命名。於2008年9月16日在密西西比州帕斯卡古拉的英戈斯造船廠鋪設龍骨[1]、2009年12月15日下水[2],2010年4月17日在家屬黛安·羅倫斯及其女兒勞里·羅倫斯博士和溫迪·羅倫斯上尉(美國海軍退役軍官和前穿梭機太空人)見證下命名為威廉·P·羅倫斯號[3],2011年6月4日在阿拉巴馬州莫比爾港正式服役[4][4]。
歷史
[編輯]2013年1月14日,威廉·P·羅倫斯號離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海軍基地,作為第11航母打擊群的四船水面行動小組的一部分進行首次海外部署[5]。
2013年3月1日,威廉·P·羅倫斯號進入波斯灣與第3航母打擊群合作。2013年3月11日,該船在霍爾木茲海峽作業時向一艘燃燒的船隻提供援助[6]。2013年4月,威廉·P·羅倫斯號在兩個不同的場合加入了法國巡防艦 作為150聯合特遣部隊一部分,在阿曼灣作戰時為遇險平民提供援助[7]。自2013年9月2日起,威廉·P·羅倫斯號開始在紅海作為第11航母打擊群的一部分開展任務[8][9] 。
2013年9月22日,在威廉·P·羅倫斯(William P. Lawrence)着陸後不久,一股巨浪襲擊了一架直昇機並將其推入紅海,造成兩名機師死亡。美國中央司令部稱該船正以高速移動,以便在第3航母打擊群周圍的防禦陣型上替換另一艘護航艦。一個波浪撞向船的右舷,並在直昇機着陸後不到十分鐘撞到了系留住的直昇機。但其他三名機組人員獲救[10]。
2016年5月10日,美國海軍報告說,該船靠近永暑礁,進行該地區計劃中的一系列航行自由行動(也稱為FONOP)的一部分[11][12]。該行動促使中華人民共和國表達「不滿和反對」[13];五角大樓發言人表示,此次行動的目的是挑戰「中國、台灣和越南在過度海上聲稱主權行為,這些行為旨在限制南海的航行權。[14][15]」
2016年,該船屬於第21驅逐艦中隊[16]。
部署
[編輯]- 首次部署(2013年1月24日–2013年11月8日)
資料來源
[編輯]- ^ WILLIAM P. LAWRENCE (DDG 110). Naval Vessel Register. NAVSEA Shipbuilding Support Office (NAVSHIPSO). 3 December 2008 [16 April 2010].
- ^ Photo Archive / Ship. lawrence.navy.mil (ship's official website). [16 April 2010]. [失效連結]
- ^ Photo Release – Northrop Grumman-Built William P. Lawrence Christened; Legacy of Former POW Honored. GlobeNewswire. 17 April 2010 [17 April 2010].
- ^ 4.0 4.1 Griggs, Travis, "Destroyer Lawrence commissioned in Mobile", Military Times, 5 June 2011.
- ^ Mass Communication Specialist 3rd Class (SW) Carla Ocampo, USN. USS Lawrence Sets Sail for Maiden Deployment. NNS130118-18. USS Lawrence Public Affairs. 18 January 2012 [2013-0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4).
- ^ Ocampo, USN, Carla. Lawrence Conducts First Strait of Hormuz Transit. NNS130304-05. USS William P. Lawrence Public Affairs. 3 March 2013 [2013-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7). and Ocampo, Carla. USS William P. Lawrence encounters burning vessel. Navy Media Content Center #886966. DVIDS. 14 March 2013 [2013-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8).
Photo taken on 11 March 2013.
- ^ Warships from CTF-150 Come to Mariners Rescue in Sea of Oman. BBC News. Muscat Daily. 20 April 2013 [2013-05-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20).
- ^ 2013 History. USS William P. Lawrence DDG 110. USCarrier.net. 25 January 2013 [2013-0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2).
- ^ USS Nimitz carrier moves into Red Sea. Reuters. 2013-09-02 [2 September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9).
- ^ Fatal Knighthawk Crash Partially Blamed on Destroyer Skipper, Crew. news.usni.org. 20 Ma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3).
- ^ U.S. Destroyer Passes Near Chinese Artificial Island in South China Sea 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 USNI News. 2016-05-10 [202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9).
- ^ Diplomat, Ankit Panda, The. After Months of Waiting, US Finally Begins Freedom of Navigation Patrols Near China's Man-Made Islands. [2016-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 ^ Johnson, Jesse. U.S. warship sails near man-made South China Sea islet, flouting new Chinese law. The Japan Times. 2021-09-08 [202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4).
- ^ China lashes out after US warship sails past Mischief Reef in South China Sea. Hindustan Times. 2021-09-08 [2021-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4) (英語).
- ^ China scrambles fighters as U.S. sails warship near Chinese-claimed reef. Reuters. Reuters. May 10, 2016 [2019-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3).
- ^ 存档副本. [2019-06-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備註
[編輯]本條目包含收集自美國政府官方出版物《美國海軍船籍》(Naval Vessel Register)的資訊,屬於公有領域。
外部連結
[編輯]- 官方網站
- 威廉·P·羅倫斯號驅逐艦的Facebook專頁
- 阿拉巴馬州移動公司宣佈啟動儀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Willshaw, Fred. USS William P. Lawrence (DDG-110). Destroyer Photo Archive. NavSource Naval History. [16 April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