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文館
外觀
(重新導向自東觀)
昭文館或弘文館,中國古代收藏、校理典籍的官署。朝鮮王朝也設有弘文館。
歷史沿革
[編輯]最早在東漢有東觀的設置。後有崇文館、士林館之名。唐、宋後改稱弘文館。與集賢院、史館合稱「三館」。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修文館於門下省。武德九年(626年)改為弘文館。唐太宗時選天下文士虞世南、姚思廉、歐陽詢、蔡允恭、蕭德言等,各以原官兼任弘文館學士。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為避孝敬皇帝李弘之名,改名昭文館,改弘文館大學士為昭文館大學士。景龍二年(708年),置大學士四人,中書令李嶠領修文館大學士,開宰相領弘文館大學士之先河。唐玄宗開元七年(719年),恢復弘文館舊名,置校書郎,又有校理等官。館中藏書20餘萬卷。武則天訓政時,以宰相兼館主[1]。校書郎、校理官專習校理典籍。另設令史、楷書手、供進筆、典書、摺書手、筆匠等若干人。
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為開辦《太平廣記》等書,創立昭文館、集賢院、史館三館書院,賜名崇文院,皆沿唐舊制之名。元、明朝建國之初,皆設有弘文館,但不久即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