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東北抗日義勇軍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北抗日義勇軍
東北抗日義勇軍序列中的東北義勇軍軍旗
存在時期1931年—1933年
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
 滿洲國
效忠於 中華民國
種類民眾自發武裝
規模30萬(最高時)
參與戰役抗日戰爭
指揮官
著名指揮官馬占山
黃顯聲
馮占海
唐聚五
鄧鐵梅
蔣炳文
王德林

東北抗日義勇軍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以後,中國東北地區平民,警察和東北軍部分官兵組成的義勇軍、救國軍、自衛隊等抗日武裝的統稱,其中也包括中國共產黨組建的抗日武裝。[1][2]

東北抗日義勇軍無統一領導和編制,各自具有相當獨立性,軍費主要靠自籌或捐助,主要用輕武器乃至大刀長矛,以游擊戰為主要作戰方式打擊敵人。1932年,日本關東軍滿洲國軍配合下,調集數十萬軍隊進攻義勇軍,雙方爆發大規模攻防戰,義勇軍曾給予關東軍重創,但自身也損失巨大。1933年,東北抗日義勇軍在日軍全面進攻下陷於瓦解,部分退入關內,部分與中共領導的反日游擊隊組建成東北人民革命軍,成為東北抗日聯軍的前身[3]

名稱

[編輯]

1929年中東路事件馮庸大學成立的「殲俄義勇軍」,是最早把「義勇」二字與愛國、反抗侵略聯繫起來並獲得廣泛傳播的義勇軍武裝組織。

張學良以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公署名義頒佈《國民義勇軍組織條例》中寫有:「凡屬我國國民或團體,以殲除侵佔我國土、壓迫我民族之強敵為宗旨,且具有為國犧牲效命疆場之志願者,投為義勇軍。」由此規定了義勇軍的宗旨和範圍。[4]

歷史

[編輯]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發生時,遼寧省警務處處長黃顯聲率先率領部分警察部隊在瀋陽市區抗擊日軍,後在遼西地區將民團和地方保安部隊組成遼寧抗日義勇軍。1931年11月,北平東北社會名流組織的東北民眾抗日救國會,將遼寧各地及熱東、蒙邊地區的義勇軍統一改稱東北民眾自衛義勇軍。在遼寧南部、吉林東部和黑龍江嫩江地區進行游擊戰爭

1932年3月10日滿洲國建立後,日本帝國為穩定其殖民統治,不斷對義勇軍進行「討伐」。義勇軍主動出擊,部隊迅速發展壯大,是年夏秋達鼎盛時期,總人數約30萬。1932年日本關東軍在滿洲國軍配合下,調集數十萬大軍大舉進攻,雙方爆發大規模攻防戰,東北義軍給予關東軍重創,但自身損失巨大,一部分退入蘇聯,一部分留在東北。退入蘇聯的義勇軍4萬餘人根據蘇聯與國民政府達成的協議由蘇聯將其繳械,押送至新疆,進疆後分別奉命進駐迪化伊犁,進疆部隊總人數共為二萬四千八百九十四人[5]。由於環境惡劣一萬餘人凍死在回國的路上。留下的則繼續戰鬥,堅持武裝鬥爭。

1933年國民政府支持東北義勇軍,成立東北協會(1933-1948年),負責人裴毓貞,並先後將學生送往黃埔軍校,如宋長志王多年等;到下半年時只遺留少部分,並成為後來東北抗日聯軍的組成部分。

1934年3月,東北義勇軍大潰散後,根據中共珠河中心縣委的指示,中共黨員趙尚志召集"愛民"、"青林"、"北來"、"七省"、"友好"等十多個反日義勇軍首領開會。會上,珠河游擊隊提出:在不投降、不賣國、反日到底、沒收日本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一切財產和土地充作戰費、保護群眾利益、武裝群眾共同反日抗戰、允許群眾性反日組織的自由等條件下,義勇軍與各抗日隊伍共同抗日。會上共同決定成立東北反日聯合軍總司令部,並一致推舉趙尚志為總司令。

編制

[編輯]

東北抗日義勇軍各部來源包括但不限於:

黃顯聲領導的遼寧抗日義勇軍。

彭振國部在熱遼邊組織抗日武裝。

高文彬部在通遼地區成立熱遼邊宣撫專員行署,組織抗日武裝。

李純華部在遼南盤山一帶組織遼南義勇軍,後改編為東北民眾自衛義勇軍第二軍團。

1931年10月初鳳城縣警察署署長鄧鐵梅在該縣建立東北民眾自衛義勇軍第28路軍。

馮占海五常一帶組織吉林自衛軍(後改編為吉林抗日義勇軍)

宋國榮在磐石一帶組織的抗日武裝

唐聚五通化一帶組織的抗日武裝

1932年1月31日李杜等在哈爾濱成立吉林自衛軍。退往吉東與丁超組織抗日鬥爭

1932年2月,東北軍營長王德林東寧一帶建立中國國民救國軍英語Chinese People's National Salvation Army

1932年11月,東北軍將領馬占山撤至海倫地區後吸收各抗日武裝組成義勇軍約5萬人。

蘇炳文部在海拉爾組織黑龍江自衛軍、東北民眾救國軍。

與義勇軍進行曲的聯繫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即《義勇軍進行曲》,是以東北抗日義勇軍的形象事跡為原型創作。構成《義勇軍進行曲》的關鍵要素幾乎都來自遼寧地區的義勇軍軍歌和文告中。[6]從誓詞、軍歌歌詞、用詞來看,「起來!起來!不願當亡國奴的人!」「用我們的血肉喚醒起全國民眾」「我們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奮起殺敵」「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冒着敵人槍林彈雨向前衝」「用我們身體築起長城!前進啊!前進!前進!」等,這些都與《義勇軍進行曲》歌詞高度相似,且其時間在先。[6]

參考文獻

[編輯]
  1. ^ 《吉林文史資料:抗日自衛軍、義勇軍史料專輯》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吉林省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 1985年
  2. ^ 三十萬人不解甲——東北義勇軍抗日全紀錄_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三十萬人不解甲——東北義勇軍抗日全紀錄_資訊_鳳凰網
  3. ^ 李琴芳. 寒风漫卷中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悲壮归国路. 中國檔案資訊網. 中國檔案報. 2016-01-25 [2018-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6-26). 
  4. ^ 《遼寧日報》2021-09-18 作者:焦潤明
  5. ^ 谷夢麟、陳方伯. 《东北抗日义勇军在新疆》. 中國: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6. ISBN 9787228040162 (中文(簡體)). 
  6. ^ 6.0 6.1 辽宁抗日义勇军誓词与军歌成为国歌素材. 民主與法制網. 2021-09-18.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