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苓散
外觀
五苓散,一方出自《傷寒論》,是祛濕劑中利水滲濕的方劑。有利水滲濕、溫陽化氣、外散表邪的功效。可用來主治:傷寒太陽蓄水證以及水濕內停之水腫。見有症狀:小便不利,頭痛微熱,煩渴欲飲,甚則水入即吐,舌苔白,脈浮,此為蓄水症的表現;臍下動悸,吐涎沫而頭眩,或短氣而咳者是水腫、痰飲的表現。
本方劑的組成是由五味藥物組成,分別是:澤瀉、豬苓、茯苓、白朮、桂枝。
方義
[編輯]根據中醫方劑學認為,此症出現的病因源於太陽外有表邪,內傳太陽之腑。方中澤瀉甘淡化濕,直達腎與膀胱,利水滲濕;豬苓與茯苓同樣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而白朮健脾而運化水濕,轉輸精津,使水精四布;桂枝可以溫通陽氣,內助膀胱溫陽化氣,布津行水,又外散太陽經未盡之表邪,一藥兩用。
現代應用
[編輯]常用於腎炎、肝硬化所引起的水腫,以及急性腸炎、尿瀦留、腦積水等,屬水濕內盛者。
附方
[編輯]- 茵陳五苓散(《金匱要略》)組成是在五苓散的基礎上加上茵陳蒿末。可用來利濕退黃。
- 四苓散(《明醫指掌》),是五苓散的基礎上減去桂枝,故只有滲濕利水的作用,而無溫陽化氣之功。
- 胃苓湯(《丹溪心法》),是由五苓散、平胃散組成,在祛濕的過程有和中之用,故有祛濕和胃,行氣利水之效。
參見
[編輯]註釋及參考文獻
[編輯]
編輯 | 袪濕劑 | |
燥濕和胃 | 平胃散 | 藿香正氣散 | |
清熱袪濕 | 茵陳蒿湯 | 三仁湯 | 甘露消毒丹 | 連朴飲 | 蠶矢湯 | 八正散 | 二妙散 | |
利水滲濕 | 五苓散 | 豬苓湯 | 防己黃耆湯 | 五皮飲 | |
溫化水濕 | 苓桂朮甘湯 | 真武湯 | 萆薢分清飲 | 實脾飲 | |
袪風勝濕 | 羌活勝濕湯 | 獨活寄生湯 | 三痺湯 | 蠲痺湯 | 雞鳴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