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拉罕·巴爾德洛瑪爾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亞伯拉罕·巴爾德洛瑪爾·平托(1888年4月27日—1919年11月3日),也被稱為萊莫斯伯爵,是一位秘魯敘事作者、詩人、記者、 素描家、隨筆作家與劇作家。和胡里奧·拉蒙·里貝羅一同被認為是秘魯最重要的短篇小說家之一。

他的短篇小說在那時代的雜誌和報紙出版了。他自己把這些小說匯編成兩本書《卡爾梅洛騎士》(出版於利馬於1918)和《太陽孩子們》(遺作出版於利馬於1921)。其中出現秘魯新克里奧爾式的短篇小說,有後現代主義特徵, 標誌了秘魯現代敘事的起點。在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說《卡爾梅洛騎士》,使用古舊的詞彙和典型的騎士小說的修辭來講述一隻戰鬥公雞的悲傷故事,這是一個以皮斯科為背景的懷舊故事,講述作者的童年時期。《太陽孩子們》是他從秘魯歷史中尋到的靈感,追溯到印加人的時代。

他的詩歌也很卓越,是從現代主義到後現代主義的獨特進化,甚至具備前衛藝術的輝煌特徵。是一種非凡的抒情情感,其最大表現是轉向於內在性。而這種內在性應該理解為一個現實世界直接和私密性的表達(也就是創造性表達)。他的詩集裏兩首傑出的詩歌《特麗絲提提亞》 和《復活節晚餐上的缺席兄弟》將作者形容成一位甜美、溫柔和深入的詩人,內容充滿了風景、家庭和悲傷。 人們總是把他的詩歌與他的同胞塞薩爾·巴列霍的詩歌聯繫起來,尤其是與後者的第一部詩集中《黑色的使者》及《家庭之歌》的部分,其中家庭主題,講述兒女和兄弟之間的親情,將他們倆的詩意聯繫得非常緊密。事實上,巴列霍很欣賞比他年長的巴爾德洛瑪爾。當巴爾德洛瑪爾到達利馬時採訪了他,甚至請他為《黑色的使者》 寫序。然而,並沒有寫成。巴爾德洛瑪爾生活的方方面面皆反映在他提到自己的父母親的詩歌中《特麗絲提提亞》。

傳記[編輯]

佩德羅·亞伯拉罕·巴爾德洛瑪爾·平托於1888年4月27日生於伊卡,是安菲洛基奧·巴爾德洛瑪爾和瑪麗亞·平托的第六個兒子。他從幼年和他家人一起移居皮斯科港口,在那裏從1892到1898他上了一部分的小學課程,於1899年在欽查市小學畢業。他從1900年到1904年到利馬, 在瓜達盧佩聖母學校讀中學。之後,他進了國立聖馬爾科斯大學的文學院。他中斷了他的學業,因為他開始涉及新聞和政治,成為吉列爾莫·畢林赫斯特的支持者。於1913年,他曾擔任《秘魯人》官方報刊總編輯,然後前往意大利擔任秘魯公使館秘書。畢林赫斯特被推翻後,亞伯拉罕在1914年返回秘魯。他投身於新聞業,並很快因他的文學素養而聞名。他的文學素養在報紙和雜誌發表的短篇小說和詩歌中看出。在1916年,他創辦了文學雜誌《科洛尼達》。在1918年,他出版了他的短篇小說集 《卡爾梅洛騎士》。這本短篇小說集標誌着秘魯敘事文學現代性的開始。他去了秘魯的各個城市旅行,並重返參與政治活動。在1919年,他在中部地區議院當選為國會議員。他在阿亞庫喬省不慎跌倒,導致脊椎骨折,因此,他離世時只有31 歲。

文學作品[編輯]

長篇小說[編輯]

短篇小說[編輯]

詩歌[編輯]

散文[編輯]

戲劇[編輯]

隨筆[編輯]

年代記和新聞報告[編輯]

敘事和歷史年代記[編輯]

傳記[編輯]

後現代主義[編輯]

儘管從巴爾德洛瑪爾的第一首詩集中可以看出,起初受到現代主義的限制,但他的精英主義和對新主題的好奇使他成為晚期現代主義者或後現代主義者。這裏有必要說明現代主義傳統上分為三個階段:

  • 前現代主義
  • 全盛時期或現代主義
  • 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是現代主義的最後階段。

後現代主義的特點是:

  • 回到眼前的現實。後現代主義作家放棄了現代主義文學的異國情調和神奇不現實的主題。他們試圖恢復對日常生活中簡單而平凡的事物的感情,並在許多情況下回歸到私密文學和抒情文學作品上。
  • 簡潔主義和藝術表達形式的淨化。與現代主義語言的細膩相比,後現代主義作家淨化了詩歌語言中的裝飾性元素,並選擇了越來越清晰和簡單的表達形式。然而,詩詞中的樂感和感官意象的使用被長期保留。

後現代主義的特徵,明顯地出現在的"克里奧爾式 "短篇小說(如《卡爾梅洛騎士》和家庭主題的詩集(如《特麗絲提提亞》、《復活節晚餐上的缺席兄弟》),將巴爾德洛瑪爾納入後現代主義。然而應該指出,他所領導的名為《科洛尼達》的運動或團體,由於其成員所持立場的異質性,呈現出既接近現代主義又與之分離的特點。《科洛尼達》實際上代表了秘魯文學的一個過渡階段,一個傳統力量和更新力量的交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