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伊雷娜·卡昂·當韋爾小姐像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伊雷娜·卡昂·當韋爾小姐像
Portrait d'Irène Cahen d'Anvers
La Petite Irène
藝術家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
年份1880年
媒介布面油畫
主題康達維斯小姐
(法語:Irène Cahen d'Anvers
尺寸65 cm × 54 cm(26英寸 × 21英寸)
收藏地 瑞士蘇黎世比勒收藏展覽館

伊雷娜·卡昂·當韋爾小姐像》(法語:Portrait d'Irène Cahen d'Anvers),又名《藍絲帶的小女孩》(La Petite Fille au ruban bleu)、《小伊雷娜》(La Petite Irène),是法國印象派畫家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油畫作品。

1880年,法國猶太銀行家路易·卡昂·當韋爾(Louis Cahen d』Anvers)委託雷諾阿創作了這幅畫。畫中描繪的是他8歲的女兒伊雷娜·卡昂·當韋爾(Irène Cahen d』Anvers)。 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對歐洲國家發動了有組織的劫掠,這幅畫也因此不翼而飛。 1946年,它被重新尋回,並作為「在德國發現的法國傑作」之一在巴黎展出。 2014年,這幅畫作為被MFAA項目英語Monuments, Fine Arts, and Archives program保存下來的藝術品之一在電影《大尋寶家》中出現。

歷史[編輯]

19世紀70-80年代,雷諾阿經常為巴黎猶太社區的家庭畫肖像畫。後來,雷諾阿通過《美術公報》的所有者夏爾·埃弗呂西英語Charles Ephrussi認識了路易·卡昂·當韋爾。 安弗斯家族是巴黎最富有的猶太銀行家族之一[1]。 1880年,路易·卡昂·當韋爾委託雷諾阿為其三個女兒作畫,其中最大的女兒就是伊雷娜。 小女兒愛麗絲和伊利沙伯後來成為雷諾阿畫作《粉與藍英語Pink and Blue (Renoir)》的主題人物。

這幅畫如今通常被認為是雷諾阿的傑作之一。但不知為何,當時路易·卡昂·當韋爾對這幅畫非常不滿,甚至把它掛在僕人的房間裏,並且拖欠了雷諾阿1500法郎的作畫費用[2]

1883 年,這幅畫首次展出於嘉布遣大道畫廊舉行的首屆雷諾阿專題展覽上。1910 年,這幅畫被伊雷娜的夫家卡蒙多家族購買。

法國淪陷後,這幅畫被納粹從香波爾城堡掠奪。和許多其他歐洲藝術珍寶一樣,它成了赫爾曼·戈林的個人收藏。後來戈林用這幅畫在古斯塔夫·羅赫利茨英語Gustav Rochlitz那換了一幅佛羅倫薩圓畫英語Tondo。1946年,這幅畫被重新尋回,並作為「在德國發現的法國傑作」之一在巴黎展出。 這幅畫和其他幾十幅被納粹搶掠的藝術品後來被埃米爾·格奧爾格·比勒英語Emil Georg Bührle買走。比勒是一位瑞士德裔收藏家,也是德國戰時軍火供應商Oerlikon公司的行政總裁[3]。至今,這幅畫仍然在瑞士的蘇黎世比勒收藏展覽館展出。

2014年,這幅畫作為被MFAA項目英語Monuments, Fine Arts, and Archives program保存下來的藝術品之一在電影《盟軍奪寶隊》中出現。 2018年,這幅畫在東京國立新美術館展出,作為從比勒收藏展覽館借展的印象派系列作品,它在日本備受歡迎[4]

伊雷娜·卡昂·當韋爾小姐[編輯]

伊雷娜·卡昂·當韋爾(或譯為「伊雷娜·康達維斯」,法語:Irène Cahen d’Anvers,1872年—1963年),這幅畫是其8歲時的肖像畫。 作為法國猶太銀行家路易·卡昂·當韋爾伯爵的長女,她於1891年嫁給了莫伊茲·德·卡蒙多法語Moïse de Camondo伯爵。1897年8月,她與卡蒙多的馬廄管理員夏爾·桑皮耶里(Charles Sampieri)發生婚外情,兩人隨即離婚。

伊雷娜與卡蒙多育有兩個孩子,兒子尼西姆·卡蒙多(Nissim de Camondo)和女兒貝亞特麗斯·雷納克(Béatrice Reinach)。尼西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成為法國空軍的一名戰鬥機飛行員,並於1917年在洛林上空陣亡[5]。1935年,莫伊茲·卡蒙多將他位於摩梭街63號(63 rue de Monceau)的巴黎豪宅以及裏面的藝術收藏都遺贈給了裝飾藝術博物館,並建造尼西姆博物館(Musée Nissim de Camondo)來紀念他的兒子。

二戰期間,伊雷娜一直用意大利名字的護照躲在巴黎拉圖爾街公寓[6]。而女兒貝亞特麗斯一家因為有猶太血統,被納粹關入奧斯威辛集中營並殺害[7]。貝亞特麗斯是卡蒙多的財產繼承人,她死後,伊雷娜獲得了女兒的遺物,其中包括前夫卡蒙多的巨額財產,她將把這些財富揮霍在法國蔚藍海岸賭場[8]

伊雷娜與桑皮埃里也有一個女兒,名叫克洛德·熱爾梅娜(Claude Germaine,1903年—1995年),她嫁給了法國戰鬥機王牌飛行員安德烈·迪博內英語André Dubonnet

1963年,伊雷娜在巴黎去世,享年91歲。

參考資料[編輯]

  1. ^ The Hare with the Amber Eyes - Edmund de Waal p. 44.
  2. ^ Nord, Philip G. Impressionists and Politics: Art and Democracy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London: Routledge. 2000: 60. ISBN 041507715X. 
  3. ^ La Petite Fille Au Ruban Bleu. elisabethitti.fr. [2022-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1). 
  4. ^ "自撮り"NGの名画「可愛いイレーヌ」【コラム】. Artne.jp. [2022-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3). 
  5. ^ Nissim de Camondo. Les Arts Decoratifs. [2022-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05). 
  6. ^ McAuley, James. The House of Fragile Things: Jewish Art Collectors and the Fall of France. March 2021 [2022-06-18]. ISBN 97803002333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8). 
  7. ^ Michlin, Gilbert. Of no Interest to the Nation: A Jewish Family in France, 1925–1945. Wayne State University Press. 2004: 122 [2022-06-18]. ISBN 978-0-8143-3227-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6). 
  8. ^ Villa araucaris. [2022-06-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0). 

延伸閱讀[編輯]

  • Julian, Ph. Rose' de Renoir retrouvé. In: Le Figaro littéraire. Paris, 1962, pp.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