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盧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盧愷(?—?),字長仁涿郡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出自范陽盧氏南祖[1],北周內史大夫、開府、容城伯盧柔之子,北周、隋朝官員。

生平

[編輯]

盧愷個性孝順友愛,神情俊朗明達,廣泛涉獵群書籍冊,很會寫文章,有治世之才,北周齊王宇文憲徵召他擔任記室,後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容城伯,食邑一千一百戶。盧愷後隨着宇文憲征討北齊,盧愷說降了柏杜鎮,升任小吏部大夫,增加食邑七百戶。有一個叫王神歡的染工上士曾經通過賄賂升官,冢宰宇文護提拔他為計部下大夫。盧愷勸諫說:「古代登高能吟誦,就可以作大夫,訪求賢才遴選官吏,理應審慎。如今王神歡出身於染工,又沒有特異之處,只是因為家中富有自求通達,就與官宦並列,實在擔心小人得志的諷刺傳揚於國外。」宇文護最終將此事作罷。建德年間,盧愷增加食邑一百戶,一年多以後,轉任內史下大夫。周武帝宇文邕在雲陽宮時,下令各營寨揀選老牛,想用來犒勞將士。盧愷進諫說:「昔日田子方贖取老馬,君子傳為美談。日前得到明白地訓示,要用老牛犒勞將士,恐怕有損仁政之名。」周武帝讚美他的話而作罷。盧愷轉任禮部大夫,建德三年十月丙申(574年11月8日),擔任御正楊尚希的副使出使南陳[2][3]。此前北周的使者大多遵從南陳的禮節,到盧愷為使者,全部依照北周的禮節,南陳人無法折服他。建德四年(575年)秋,李穆攻拔軹關鎮柏崖鎮,命令盧愷寫銘傳捷報,周武帝讀了之後非常高興,說:「盧愷文章大有長進,就像荀顗不愧是荀彧之子一樣。」盧愷不久被授任襄州總管司錄,後改任治中。大象元年(579年),盧愷被徵召擔任東京吏部大夫[4][5][6]

開皇初年,盧愷被封上儀同三司,擔任尚書吏部侍郎,進封爵位為侯,仍然兼攝尚書左丞。每逢有條陳進奏,盧愷總是理直氣壯滿臉正色,遇到隋文帝楊堅或喜或怒,盧愷也不改常態。隋文帝嘉許盧愷有吏治才能,賜予他錢幣二十萬,同時賞賜各種色彩的絲織品三百匹,加授散騎常侍開皇八年(588年),隋文帝親自考核百官,以盧愷為上等。盧愷竭力退讓,不敢接受,隋文帝說:「吏部勤懇能幹,早有所聞。你現在考核為上等,眾人的評議相同,當仁不讓,有什麼慚愧!一切都在我的心中,無須遮掩辭讓[7][8]。」

開皇九年(589年)六月,盧愷被授任禮部尚書、兼攝吏部尚書的職務[9][10],遇到國子博士何妥右僕射蘇威不和,何妥上奏蘇威有不可告人的事情。盧愷因為與蘇威牽連獲罪,隋文帝將他交付法吏。有關部門奏告盧愷的情況說:「房恭懿尉遲迥的同黨,不應當授予官職,蘇威和盧愷二人曲意舉薦,屢次改任為海州刺史。另外吏部候補官員很多,盧愷不當即授予官職,都只是註明履歷遣走。蘇威的堂弟蘇徹蘇肅二人,都是由鄉正徵召到吏部。蘇徹的考核履歷未到就被先行任用,蘇肅左腳麻痹,才幹無可稱道,盧愷因為蘇威的緣故,授任為朝請郎。盧愷結黨營私,事實清楚。」隋文帝大怒說:「盧愷竟敢憑着吏部尚書行私人恩惠!」盧愷脫下朝冠叩首說:「太子將要以通事舍人蘇夔擔任舍人,蘇夔就是蘇威的兒子,臣認為蘇夔不應當升遷,堅決上奏諫止。臣如果與蘇威有私人情意,又怎會如此!」隋文帝說:「蘇威的兒子,朝廷都知道,你就竭力堅持,以此邀取寵信。至於所不知道的,你就徇朋黨之私,這是奸臣的作風。」開皇十二年秋七月乙巳(592年8月14日),隋文帝將盧愷削職為民[11][12]。不久,盧愷在家中去世,他的兒子盧義恭繼承爵位。自從北周以後,選授官職不論門第高低,到盧愷主持吏部,與薛道衡陸彥師等人鑑別士人的門第高低,所以受到結黨營私的攻擊,以致遭此結局[13][14][15][16][17][18][19][20]

其他

[編輯]

盧愷兼任吏部選時推薦達野客師擔任蘭州總管,達野客師推辭說:「客師有什麼罪,被送到和突厥只隔一道牆的地方?」盧愷說:「突厥什麼地方有牆?」達野客師說:「肉為酪、冰為漿,天作帳篷,氈子作牆[21]。」

家庭

[編輯]

父母

[編輯]

兄弟姐妹

[編輯]
  • 盧氏,嫁北周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隋州刺史、建安縣子韋瓘,封萬春縣君[22]

兒子

[編輯]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隋書·卷56》,出自魏徵隋書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毛陽光,余扶危主編. 《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 下》. 北京市: 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2013年7月: 四六一–四六三. ISBN 978-7-5013-5179-4 (中文(繁體)). 
  2. ^ 《周書·卷五·帝紀第五》:冬十月丙申,御正楊尚希、禮部盧愷使於陳。
  3.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十一·陳紀五》:冬,十月,丙申,周遣御正弘農楊尚希、禮部盧愷來聘。愷,柔之子也。
  4. ^ 《周書·卷三十二·列傳第二十四》:愷字長仁。涉獵經史,有當世干能。起家齊王記室。歷吏部、內史上士,禮部下大夫。尋為聘陳副使。大象初,拜東京吏部下大夫。
  5. ^ 《隋書·卷五十六·列傳第二十一》:盧愷字長仁,涿郡范陽人也。父柔,終於魏中書監。愷性孝友,神情爽悟,略涉書記,頗解屬文。周齊王憲引為記室。其後襲爵容城伯,邑千一百戶。從憲伐齊,愷說柏杜鎮下之。遷小吏部大夫,增邑七百戶。染工上士王神歡者,嘗以賂自進,冢宰宇文護擢為計部下大夫。愷諫曰:「古者登高能賦,可為大夫,求賢審官,理須詳慎。今神歡出自染工,更無殊異,徒以家富自通,遂與搢紳並列,實恐惟鵜之刺聞之外境。」護竟寢其事。建德中,增邑二百戶。歲餘,轉內史下大夫。武帝在雲陽宮,敕諸屯簡老牛,欲以享士。愷進諫曰:「昔田子方贖老馬,君子以為美談。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虧仁政。」帝美其言而止。轉禮部大夫,為聘陳使副。先是,行人多從其國禮,及愷為使,一依本朝,陳人莫能屈。四年秋,李穆攻拔軹關、柏崖二鎮,命愷作露布,帝讀之大悅,曰:「盧愷文章大進,荀景倩故是令君之子。」尋授襄州總管司錄,轉治中。大象元年,徵拜東京吏部大夫。
  6.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愷字長仁。性孝友,神情穎悟,涉獵經史,有當世干能,頗解屬文。周齊王憲引為記室。從憲伐齊,說齊柏社鎮下之。遷小吏部大夫。時染工王神歡者,以賂自進,冢宰宇文護擢為計部下大夫。愷諫曰:「古者,登高能賦,可為大夫。求賢審官,理須詳慎。今神歡出自染工,更無殊異,徒以家富自通,遂與搢紳並列。實恐鵜翼之刺,聞之外境。」護竟寢其事。轉內史下大夫。武帝在雲陽宮,敕諸屯簡老牛,欲以享士。愷諫曰:「昔田子方贖老馬,君子以為美談。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虧仁政。」帝美其言而止。轉禮部大夫,為聘陳使副。先是,行人多從其國禮,及愷為使,一依本朝,陳人莫能屈,建德四年,李穆攻拔軹關、柏崖二鎮,命愷作露布。帝讀大悅曰:「盧愷文章大進,荀景蒨故是令君之子。」大象元年,拜東都吏部大夫。
  7. ^ 《隋書·卷五十六·列傳第二十一》:開皇初,加上儀同三司,除尚書吏部侍郎,進爵為侯,仍攝尚書左丞。每有敷奏,侃然正色,雖逢喜怒,不改其常。帝嘉愷有吏干,賜錢二十萬,並賚雜綵三百匹,加散騎常侍。八年,上親考百僚,以愷為上。愷固讓,不敢受,高祖曰:「吏部勤干,舊所聞悉。今者上考,僉議攸同,當仁不讓,何愧之有!皆在朕心,無勞飾讓。」
  8.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隋開皇初,加上儀同三司,除尚書吏部侍郎。進爵為侯,仍攝尚書左丞。每有敷奏,侃然正色,雖逢喜怒,不改其常。加散騎常侍。八年,上親考百僚,以愷為上,固讓不敢受。文帝曰:「當仁不讓,何愧之有?皆在朕心,無勞飾讓。」
  9. ^ 《隋書·卷二·帝紀第二》:丁丑,以吏部侍郎盧愷為禮部尚書。
  10. ^ 《北史·卷十二·隋本紀下第十二》:丁卯,以吏部侍郎盧愷為禮部尚書。
  11. ^ 《隋書·卷二·帝紀第二》:秋七月乙巳,尚書右僕射、邳國公蘇威,禮部尚書、容城縣侯盧愷,並坐事除名。
  12. ^ 《北史·卷十二·隋本紀下第十二》:秋七月乙巳,尚書右僕射邳公蘇威、禮部尚書容城侯盧愷並坐事除名。
  13. ^ 《隋書·卷五十六·列傳第二十一》:歲餘,拜禮部尚書,攝吏部尚書事。會國子博士何妥與右僕射蘇威不平,奏威陰事。愷坐與相連,上以愷屬吏。憲司奏愷曰:「房恭懿者,尉遲迥之黨,不當仕進。威、愷二人曲相薦達,累轉為海州刺史。又吏部預選者甚多,愷不即授官,皆注色而遣。威之從父弟徹、肅二人,並以鄉正徵詣吏部。徹文狀後至而先任用,肅左足攣蹇,才用無筭,愷以威故,授朝請郎。愷之朋黨,事甚明白。」上大怒曰:「愷敢將天官以為私惠!」愷免冠頓首曰:「皇太子將以通事舍人蘇夔為舍人,夔即蘇威之子,臣以夔未當遷,固啟而止。臣若與威有私,豈當如此!」上曰:「蘇威之子,朝廷共知,卿乃固執,以徼身倖。至所不知者,便行朋附,姦臣之行也。」於是除名為百姓。未幾,卒於家。自周氏以降,選無清濁,及愷攝吏部,與薛道衡、陸彥師等甄別士流,故涉黨固之譖,遂及於此。子義恭嗣。
  14.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歲餘,拜禮部尚書,攝吏部尚書事。會國子博士何妥與右僕射蘇威不平,奏威陰事,愷坐與相連。憲司奏愷曰:「房恭懿者,尉遲迥之黨,不當仕進,威、愷二人,曲相薦達,累轉海州刺史。吏部預選者甚多,愷不即授官,皆注色而遣。威之從父弟徹、肅二人,並以鄉正徵詣吏部。徹文狀後至,而先任用。肅左足攣蹇,才用無算,愷以威故,授朝請郎。愷之朋黨,事甚明白。」上大怒曰:「愷敢將天官,以為私惠!」愷免冠頓首曰:「皇太子將以通事舍人蘇夔為舍人。夔,威之子,臣以夔未當遷,固啟而止。臣若與威有私,豈當如此?」上曰:「威子,朝廷共知,卿乃固執,以徼身幸;至所不知,便行朋附。姦臣之行也。」於是除名,卒於家。
  15.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自周氏以降,選無清濁。及愷攝吏部,與薛道衡、陸彥師等甄別士流,故涉黨錮之譖,遂及於此。
  16. ^ 《隋書·卷七十五·列傳第四十》:妥復上封事,指陳得失,大抵論時政損益,並指斥當世朋黨。於是蘇威及吏部尚書盧愷、侍郎薛道衡等皆坐得罪。
  17. ^ 《隋書·卷四十一·列傳第六》後議樂事,夔與國子博士何妥各有所持。於是夔、妥俱為一議,使百僚署其所同。朝廷多附威,同夔者十八九。妥恚曰:「吾席間函丈四十餘年,反為昨暮兒之所屈也!」遂奏威與禮部尚書盧愷、吏部侍郎薛道衡、尚書右丞王弘、考功侍郎李同和等共為朋黨,省中呼王弘為世子,李同和為叔,言二人如威之子弟也。復言威以曲道任其從父弟徹、肅等罔冒為官。又國子學請蕩陰人王孝逸為書學博士,威屬盧愷,以為其府參軍。上令蜀王秀、上柱國虞慶則等雜治之,事皆驗。上以《宋書·謝晦傳》中朋黨事令威讀之。威惶懼,免冠頓首。上曰:「謝已晚矣。」於是免威官爵,以開府就第。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餘人。
  18. ^ 《北史·卷六十三·列傳第五十一》:時議樂,夔與國子博士何妥各有所持。於是夔、妥各為一議,使百僚署其所同。朝廷多附威,同夔者十八九。妥恚曰:「吾席間函丈四十餘年,反為昨暮兒之所屈也!」遂奏威與禮部尚書盧愷、吏部侍郎薛道衡、尚書右丞王弘、考功侍郎李同和等為朋黨,省中呼王弘為世子,李同和為叔,言二人如威子弟。復言威以曲道任其從父弟徹、肅等罔冒為官。又國子學請黎陽人王孝逸為書學博士,威屬盧愷,以為其府參軍。上令蜀王秀、上柱國虞慶則等雜按之,事皆驗。帝以宋書謝晦傳中朋黨事令威讀之。威懼,免冠頓首。帝曰:「謝已晚矣!」於是免威官爵,以開府就第。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餘人。
  19. ^ 《資治通鑑·卷一百七十八·隋紀二》:國子博士何妥與尚書右僕射邳公蘇威爭議事,積不相能。威子夔為太子通事舍人,少敏辯,有盛名,士大夫多附之。及議樂,夔與妥各有所持;詔百僚署其所同,百僚以威故,同夔者什八九。妥恚曰:「吾席間函丈四十餘年,反為昨暮兒之所屈邪!」遂奏:「威與禮部尚書盧愷、吏部侍郎薛道衡、尚書右丞王弘、考功侍郎李同和等共為朋黨。省中呼弘為世子,同和為叔,言二人如威之子弟也。」復言威以曲道任其從父弟徹、肅罔冒為官等數事。上命蜀王秀、上柱國虞慶則等雜案之,事頗有狀。上大怒。秋,七月,乙巳,威坐免官爵,以開府儀同三司就第;盧愷除名,知名之士坐威得罪者百餘人。
  20.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十八·隋紀二》:初,周室以來,選無清濁;及愷攝吏部,與薛道衡等甄別士流,故涉朋黨之謗,以至得罪。
  21. ^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七十三·俊辯一》:禮部尚書范陽盧愷兼吏部選,達野客師為蘭州總管,客師辭曰:「客師何罪,遣與突厥隔牆?」愷曰:"突厥何處得有牆?」客師曰:「肉為酪,冰為漿,穹廬為帳氈為牆。」愷,中書監子剛之子也。
  22. ^ 羅新,葉煒著.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04: 291–294. ISBN 7-101-04320-8 (中文(中國大陸)). 
  23. ^ 吳鋼主編. 《千唐志斋新收墓志》.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6年6月: 一一0 – 一一一 (中文(中國大陸)). 
  24. ^ 郭海文 潘鈺華, 《唐高宗乳母卢氏的生命历程——新出<大唐故燕国夫人卢氏墓志铭并序>考释》, 《唐史論叢》 (第1期), 2020年, (第1期): 265–282 
  25. ^ 陳麗萍, 《舊情與新恩:高宗乳母盧氏的糾結人生——唐代皇室乳、保母制度再探》, 《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 (第00期), 2022年, (第00期): 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