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史枚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史枚(1914年10月19日—1981年4月11日),原名佘增濤,曾用名佘其越,筆名史枚。江蘇蘇州人。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上著名社會科學評論員。中國編輯出版家。

個人經歷

[編輯]

1929年入蘇州中學高中部讀書,與唐納為同班同學。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曾任共青團西區委宣傳部部長、滬東區委書記。

1935年5月起與同學友人唐納合用筆名史枚,後該筆名為佘增濤專用,其文章著述以社會科學與國際政治討論爲主。[1] [a] [2]

1938年初,在武漢與徐步編輯《新學識》期刊。刊物文章取材於抗戰時期的實際問題,作為青年教育讀物,涉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10月又與趙冬垠在宜昌編輯《救中國》期刊。

1939年後,任重慶生活書店編輯、《讀書月報》主編、新疆文化協會編審部副主任兼新疆學院講師。

1946年初,隨生活書店遷回上海,主編《讀書與出版》。

1949年後調到北京,任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副經理兼編審部主任。後曾任人民出版社第三編輯室主任。文革後曾任《讀書》雜誌副主編,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第一屆理事。[3][4][5][6][7][8]

1981年4月11日在北京逝世。

註釋

[編輯]
  1. ^ 關於唐納與佘增濤最初合用筆名史枚一事:現已查得署名「史枚」最早出現在《民報》1935年4月10日至4月15日「影譚」副刊「答客問」板塊《新女性的批評與悲哀的題材》(一)至(五)。因同年2月26日-27日,唐納在該版發表《論〈新女性〉的批評》,4月的「答客問」連載可視爲2月文章的延續討論。而佘增濤最早使用筆名「史枚」,是發表於《讀書生活》雜志1935年5月第2卷第2期的《談談手頭字》,關於「漢字拉丁化」的探討。唐納在同年5月至和7月在《民報》「影譚」副刊還有另外三篇影評文章使用筆名「史枚」,其後該筆名歸佘增濤專屬。佘增濤文著以社會科學及國際時評爲主。且對照夏其言在回憶文章《沒齒不忘的由衷感恩》中提及他通過唐納認識史枚在「1935年春夏之交」,時間相符。

參考來源

[編輯]
  1. ^ 夏其言. 《沒齒不忘的由衷感恩-熱烈慶賀黨的七十五周年誕辰》及《唐納與我》. 《夏其言同志紀念文集》. 上海三聯書店. 2009. 
  2. ^ 參見葉永烈關於唐納的傳記文章《唐納的神秘身份》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3. ^ 沈昌文回憶:「史枚先生捐介耿直,特立獨行,在編輯出版中堅持原則,不懼各種壓力,直至生命最後一刻。」見高林文章《沈昌文:別具一格的出版家》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4. ^ 曾任三聯書店的副總編輯的汪家明在訪談中有專門一節介紹史枚其人,見《一本書的編輯出版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5. ^ 汪家明在回憶范用的文章中述及史枚,見《出版家范用,我所見最最愛書之人》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6. ^ 俞曉群在回憶陳翰伯的文章中述及史枚,見《陳翰伯:文化的先行者》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7. ^ 鄔書林在分析鄒韜奮創辦生活書店的歷史時述及史枚,見《新時代怎樣培養出版人才》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8. ^ 沈昌文回顧三聯書店歷史時述及史枚,見《50年代三聯書店的三年》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參考資料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