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吳武陵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吳武陵(8世紀?—835年),本名侃。信州(今江西上饒)人。唐朝官員

吳緬之子。[1]生年不詳。元和二年(807年)進士,授官翰林學士。元和三年,因得罪權貴李吉甫流放永州。[2]在永州和柳宗元友好。元和七年遇赦北還。淮西吳少陽聞其名,打算網羅他,請鄭平出面邀為賓友,對此武陵不做任何回應。後來吳少陽之子吳元濟反叛,吳武陵則遣書斥責。[3]長慶初年(821年),主持北邊鹽務。寶曆元年(825年)為桂管觀察使李渤副使,二年春,奉李渤之命出使番禺。[4]大和初年(828年),入京為太學博士禮部侍郎崔郾東都主持考試,吳武陵力薦杜牧,並出示《阿房宮賦》。大和中,出京任韶州(今廣東韶關)刺史。大和八年,遭構陷,以「贓罪狼藉」貶為潘州(今廣東茂名高州)司戶參軍。不久鬱憤卒。[5]有書一卷,詩一卷,《十三代史駁議》十二卷。[6]有子吳汝納。

註釋

[編輯]
  1. ^ 李賢《明一統志》卷五一載:「吳武陵,貴溪人勔子。」
  2. ^ 柳宗元《柳河東集》卷三〇《與楊京兆憑書》一文有「去年吳武陵來,美其齒少,才氣壯健,可以興西漢之文章。」之句,知吳武陵於元和三年來永州。當時柳宗元三十六歲,既謂其 「齒少」,吳武陵可能二十餘歲,當生於貞元年間。
  3. ^ 《通鑑》卷二三九:「初,吳少陽聞信州人吳武陵名,邀以為賓友,武陵不答。及元濟反,武陵以書諭之曰:『足下勿謂部曲不我欺,人情與足下一也。足下反天子,人亦欲反足下。易地而論,則其情可知矣。』」
  4. ^ 太平廣記》卷四九七「吳武陵」條引《本事詩》載:「長慶中,李渤除桂管觀察使,表名儒吳武陵為副使。」
  5. ^ 《新唐書》卷一八一《李紳傳》載:「澧人吳汝納者,韶州刺史武陵兄子也。武陵坐贓貶潘州司戶參軍死,汝納家被逐,久不調。」唐孟棨《本事詩》「怨憤第四」條:「吳武陵有文筆才,而強悍激訐,為人所畏。嘗為部內刺史,贓罪狼籍,敕令廣州幕吏鞠之。吏少年科第,殊不假貸,持之甚急。武陵不勝其憤,題詩路左佛堂曰:『雀兒來逐揚風高,下視鷹鸇意氣豪。自謂能生千里翼,黃昏依舊入蓬蒿。』」《唐詩紀事》卷四三「吳武陵」條:「尋貶潘州司戶,卒,時大和八年也。」
  6. ^ 《新唐書·藝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