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吳與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吳與弼(1391年—1469年),字子博,號康齋,江西崇仁縣人。明朝理學家。

生平

[編輯]

與弼年十九歲時,見《伊洛淵源圖》,放棄科舉,苦讀閩學語錄,數年不下樓。推崇程朱理學,注重「靜時涵養,動時省察」。中年家貧,躬耕讀書。

天順初授左春坊右諭德[1],以「少賤多病,杜跡山林,本無商行」為由請辭,回鄉講學。英宗三次挽留,堅辭。嘗言「宦官、釋氏不除,而欲天下之治,難矣。吾庸出為?」[2]吳與弼自稱經常夢見孔子周文王二聖。[3]。他開始透過《日錄》記載夢中的情境。其一生言行皆體現於《日錄》,黃宗羲撰《明儒學案》,以「崇仁之學」為首卷,稱:「微康齋,焉得後世之盛哉?」憲宗成化五年卒,享年七十九。其墓位於崇仁縣六家橋鄉曹坊熊家村西南。

著作

[編輯]

著作有《康齋文集》、《日錄》等。

事跡

[編輯]

吳與弼父吳溥建文時為國子監司業。靖難之變朱棣攻入應天府時,王艮胡靖解縉吳溥四人聚會,胡、解各有慷慨陳詞,獨王艮哭泣不言。吳與弼以為胡靖會自殺身殉建文帝,但吳溥認為胡、解只會講空話,真正忠君愛國的是王艮;話還沒講完,卻聽到胡靖大聲對家人喊叫,「外面很喧鬧,小心看好豬啊。」吳溥說:「連一隻都捨不得,難道捨得生命嗎?」不久,王艮自鴆而死,胡靖、解縉迎附朱棣[4]

吳與弼「本之以小學四書,持之以躬行實踐」,「非其義,一介不取」,學者稱康齋先生。有弟子胡居仁陳獻章婁諒。婁諒不屑細務,一日與門人共耕,吳與弼一邊揮鋤,一邊對婁諒說:「學者,須親細務。」婁諒立即醒悟。

註釋

[編輯]
  1. ^ 周楫《西湖二集·巧書生金鑾失對》:「……徵聘吳與弼進京,加官進爵,將隆以伊傅之禮。」
  2. ^ 〈聘君吳康齋先生與弼〉,《明儒學案》
  3. ^ 黃進興《十八世紀中國哲學、語言學和政治》,頁二十九
  4. ^ 明史》(卷143):「燕兵薄京城,艮與妻子訣曰:「食人之祿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復生矣。」解縉、吳溥與艮、靖比舍居。城陷前一夕,皆集溥舍。縉陳說大義,靖亦奮激慷慨,艮獨流涕不言。三人去,溥子與弼尚幼,嘆曰:「胡叔能死,是大佳事。」溥曰:「不然,獨王叔死耳。」語未畢,隔墻聞靖呼:「外喧甚,謹視豚。」溥顧與弼曰:「一豚尚不能舍,肯捨生乎?」須臾艮舍哭,飲鴆死矣。縉馳謁,成祖甚喜。明日薦靖,召至,叩頭謝。貫亦迎附。」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閱讀此作者作品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國朝獻徵錄·卷之一百十四》,出自焦竑國朝獻徵錄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出自《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