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周喁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周㬂(?—190年代),字仁明會稽人,東漢末期人物。丹陽太守周昕、九江太守周昂之弟。曹操初起時曾召周㬂為軍師,後被袁紹任為豫州刺史對抗孫堅,兵敗歸還故鄉,被許貢殺害。

生平

[編輯]

初平元年(190年),曹操興義兵討伐董卓,曹操遣人要求周㬂加入,周㬂立即收合兵衆,得二千人,跟隨曹操征伐,以為軍師。[1]

董卓火燒洛陽,遷都長安,關東諸侯畏董卓兵強,按兵不動,唯有曹操引兵西行,曹操打算奪取成皋,在抵達滎陽汴水時,與董卓部將徐榮遭遇,大敗,士卒死傷眾多。[2]於是曹操與司馬夏侯惇前往揚州募兵,揚州刺史陳溫、丹陽太守周昕給予曹操四千餘人。[3]行軍至龍亢,士卒叛變,趁夜焚燒曹操營帳,曹操親手斬殺數十人,才出營帳,沒有參與叛變的僅剩五百餘人。又行軍到銍、建平一帶,集結殘兵一千餘人,投奔袁紹,到河內駐軍。後來曹操提議到東郡討伐黑山賊,袁紹於是上表曹操為東郡太守,屯駐東武陽。[4][5]

袁術表奏孫堅為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袁紹乘孫堅攻董卓未歸,遣周㬂為豫州刺史,襲取豫州。袁紹欲立劉虞為帝,袁術托以大義反對,於是袁紹與袁術決裂,與諸侯結盟,以相圖謀。[6][7]

當時關東諸侯互相征伐兼併,袁紹與劉表、曹操結盟,袁術與公孫瓚、孫堅結盟。周㬂與周昂奪取豫州,袁術派遣公孫越與孫堅攻周昂,沒能攻克,公孫越中流箭死亡。[8]

周㬂與孫堅爭豫州,屢戰失利。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孫堅奉袁術之命討伐荊州劉表,被伏兵襲殺身亡,孫堅侄子孫賁統率孫堅部眾投靠袁術。袁術命孫賁攻擊九江太守周昂,周㬂於是前往增援兄長,孫賁攻破周昂於陰陵,袁術表奏孫賁領豫州刺史。[9][10]

周㬂戰敗後歸還故鄉會稽,被當時吳郡新起人物許貢殺害。[11]

周㬂何時離開曹操

[編輯]

周㬂從曹操興義兵討伐董卓,擔任軍師。而其兄長丹陽太守周昕與揚州刺史陳溫,也在曹操於滎陽被徐榮擊敗後,為曹操補充四千兵助戰。

當時曹操軍行軍至龍亢,遇到士卒叛變,趁夜焚燒曹操營帳,曹操親手斬殺數十人,才出營帳,沒有參與叛變的僅剩五百餘人。又行軍到銍、建平一帶,集結殘兵一千餘人,投奔袁紹,到河內駐軍。周㬂很大機會於此時與曹操分別,被袁紹任命為豫州刺史,與袁術、孫堅等爭豫州。

周㬂 周喁

[編輯]

周㬂 根據《三國志孫堅傳》引《吳錄》及《會稽典錄》,都是記載為周㬂。

宋《集韻》:元俱切,音愚。人名。漢有周㬂。

而周氏三兄弟的名「昕」、「昂」、「㬂」皆為「日」部。

周喁 在僅存史料中未見有周喁的寫法,相信是二字形象太接近而出現了周喁。「喁」在不同字意時讀音亦稍有分別。

「喁」(音yóngㄩㄥˊ),形容魚嘴向上露出水面的樣子;眾人景仰歸向的樣子。

  • 《說文》喁,魚口上見。
  • 《韓詩外傳》水濁則魚喁,令苛則民亂。
  • 《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延頸舉踵,喁喁然皆爭歸義。」
  • 《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天下英雄喁喁,冀有所望。如不從議者,士大夫各歸求主,無為從公也。」

「喁」(音yú),應和的聲音、私語聲。動詞,隨聲附和。

  • 喁喁私語,竊竊私語的意思。也指背地裏小聲說話。

會稽周氏三兄弟爭奪豫州的史料矛盾

[編輯]

在周氏三兄弟奪取孫堅豫州的相關記載中,存在矛盾之處:

《三國志孫堅傳》引《吳錄》說:袁紹遣會稽周昕之弟周㬂為豫州刺史,來襲取州。又《會稽典錄》說:周㬂後來與堅爭豫州,屢戰失利。會次兄九江太守周昂為袁術所攻,周㬂往助之。即是周㬂受袁紹派遣,襲取了孫堅的豫州,成為了袁紹所任的豫州刺史。後來為了支援次兄周昂守着九江郡才兵敗逃回故鄉會稽。

《三國志公孫瓚傳》則記載袁紹派遣周㬂次兄周昂奪取豫州,袁術派遣公孫越與孫堅攻周昂,沒能攻克,公孫越中流箭死亡。此處只提到袁紹派往奪取孫堅豫州的人是周昂,並沒提到由誰擔任豫州刺史,而當時周昂還成功守着豫州。

《後漢書袁術傳》則記載袁紹派遣部將周昕奪取了孫堅的豫州,袁術大怒,出兵將周昕擊退。此處原丹陽太守周昕成了袁紹部將,在奪取孫堅的豫州不久後,就被袁術擊退。而周昕兵敗後回到會稽,後來會稽太守王朗派周昕迎戰孫策,不敵戰死。

在關東聯軍討董卓時,周㬂長兄周昕身份是丹陽太守、次兄周昂是九江太守,當時周㬂是以曹操軍師身份參戰。

曹操在滎陽之戰大敗,當時曹操帶同夏侯惇前往揚州找到周㬂之兄周昕借兵,興義兵以來前後共借了萬多人。而曹操在最後一次到揚州召募丹陽兵時卻發生了兵變,四千士兵沒有叛變的只有五百人,曹操只能北上投靠袁紹,相信周㬂是此時離開了曹操,接受袁紹的派遣奪取了孫堅的豫州,擔任豫州牧。

當時關東諸侯以袁紹為首,而袁術卻表奏孫堅為破虜將軍領豫州刺史。因此引起了袁紹不滿,乘孫堅攻董卓未歸時,派周㬂奪取其豫州。袁紹與劉表、曹操結盟,袁術與公孫瓚、孫堅結盟。在進入關東諸侯相爭時期,會稽周氏三兄弟都聽從最初的盟主袁紹差遣,周㬂應該是在曹操最後一次募兵遇到兵變,北投袁紹時離開了曹操,聯同二位兄長替袁紹與孫堅、袁術爭奪豫州。

參考資料

[編輯]
  1. ^ 《三國志孫堅傳》引《會稽典錄》曰:初曹公興義兵,遣人要㬂,㬂即收合兵衆,得二千人,從公征伐,以為軍師。
  2. ^ 《三國志武帝紀》卓兵彊,紹等莫敢先進。太祖曰:「舉義兵以誅暴亂,大衆已合,諸君何疑?向使董卓聞山東兵起,倚王室之重,據二周之險,東向以臨天下;雖以無道行之,猶足為患。今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不知所歸,此天亡之時也。一戰而天下定矣,不可失也。」遂引兵西,將據成臯。邈遣將衞茲分兵隨太祖。到熒陽汴水,遇卓將徐榮,與戰不利,士卒死傷甚多。太祖為流矢所中,所乘馬被創,從弟洪以馬與太祖,得夜遁去。榮見太祖所將兵少,力戰盡日,謂酸棗未易攻也,亦引兵還。
  3. ^ 《三國志孫靜傳》引《會稽典錄》曰:昕字大明。少游京師,師事太傅陳蕃,博覽羣書,明於風角,善推災異。辟太尉府,舉高第,稍遷丹楊太守。曹公起義兵,昕前後遣兵萬餘人助公征伐。
  4. ^ 《三國志武帝紀》太祖兵少,乃與夏侯惇等詣揚州募兵,刺史陳溫、丹楊太守周昕與兵四千餘人。還到龍亢,士卒多叛。魏書曰:兵謀叛,夜燒太祖帳,太祖手劔殺數十人,餘皆披靡,乃得出營;其不叛者五百餘人。至銍、建平,復收兵得千餘人,進屯河內。
  5. ^ 《三國志武帝紀》黑山賊於毒、白繞、眭固等眭,申隨反。十餘萬衆略魏郡、東郡,王肱不能禦,太祖引兵入東郡,擊白繞於濮陽,破之。袁紹因表太祖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
  6. ^ 《後漢書袁術傳》術從兄紹因堅討卓未反,遠,遣其將會稽周昕奪堅豫州。術怒,擊昕走之。紹議欲立劉虞為帝,術好放縱,憚立長君,託以公義不肯同,積此釁隙遂成。乃各外交黨援,以相圖謀,術結公孫瓚,而紹連劉表。豪桀多附於紹,術怒曰:「群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又與公孫瓚書,雲紹非袁氏子,紹聞大怒。初平三年,術遣孫堅擊劉表於襄陽,堅戰死。公孫瓚使劉備與術合謀共逼紹,紹與曹操會擊,皆破之。
  7. ^ 《三國志孫堅傳》引《吳錄》曰:是時關東州郡,務相兼併以自彊大。袁紹遣會稽周㬂為豫州刺史,來襲取州。堅慨然歎曰:「同舉義兵,將救社稷。逆賊垂破而各若此,吾當誰與戮力乎!」言發涕下。㬂字仁明,周昕之弟也。
  8. ^ 《三國志公孫瓚傳》是時,術遣孫堅屯陽城拒卓,紹使周昂奪其處。術遣越與堅攻昂,不勝,越為流矢所中死。
  9. ^ 《三國志孫堅傳》引《會稽典錄》曰:後與堅爭豫州,屢戰失利。會次兄九江太守昂為袁術所攻,㬂往助之。
  10. ^ 《三國志孫賁傳》堅薨,賁攝帥餘衆,扶送靈柩。後袁術徙壽春,賁又依之。術從兄紹用會稽周昂為九江太守,紹與術不恊,術遣賁攻破昂於陰陵。術表賁領豫州刺史,轉丹楊都尉,行征虜將軍,討平山越。
  11. ^ 《三國志孫堅傳》引《會稽典錄》曰:軍敗,還鄉里,為許貢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