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唐石刻「華吉祥」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唐石刻「華吉祥」佛
所屬年代
發掘於1985年
發掘地點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市
現存於龜茲博物館

唐石刻「華吉祥」佛[1],也被稱為卵石佛像[2]線刻卵石華吉祥佛[3]卵石刻佛像[4]35佛線刻雕塑[5]等,是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市蘇巴什佛寺遺址附近出土的卵石刻,內容為《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中三十五佛之第二十四尊「華吉祥」佛,是吐蕃佛教藝術和龜茲佛教藝術結合的產物。石刻「華吉祥」佛出土於1985年,現藏於龜茲博物館,是國家一級文物古代名碑名刻文物

形制與內容[編輯]

唐石刻「華吉祥」佛為一呈不規則橢圓形的淺赭色卵石,上小下大,橢圓長徑約24厘米,短徑約19厘米,最大厚度約9厘米,其中雕刻面較為平坦,雕刻面的背面上部缺失且整體起伏大。雕刻面有佛像,跏趺坐蓮花座英語Lotus throne之上,佛像偏袒。佛像右手掌心向外側出,拇指壓手心,施無畏印;左手在胸前手心向上,拇指與食指接觸並掐有似布帛之物。佛像頭頂有上小下大兩髻,額頭眉間有蠶豆般的白毫日語白毫,佛像之嘴、頦皆毀。佛像有頭光、背光之圓光,皆為雙層光環,均為作淺淺刻,靈光以凹面表示。佛像左側腰部外側橫刻一行藏文,題刻壓左外光環,題刻右端有鈍器劃痕。石刻所刻藏文讀為佛名號「梅朵白」之古體,是《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中三十五佛之第二十四尊,漢文譯作「華吉祥」佛。[6][4][3]

發現與現狀[編輯]

1985年5月,庫車縣文物保管所從庫車縣(今庫車市)吾宗鄉原文如此[5][a]買買提·阿木提處徵集到唐石刻「華吉祥」佛。買買提·阿木提在蘇巴什佛寺遺址南側超過20千米的庫車河泄洪河床處尋找建築材料時發現的唐石刻「華吉祥」佛。[6]石刻「華吉祥」佛是龜茲地區首次發現使用卵石作為材料的石刻,現藏於龜茲博物館[5][7]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將石刻「華吉祥」佛定為國家一級文物[4]2023年,國家文物局將石刻「華吉祥」佛列入《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錄》,所屬年代為唐朝[1]

相關歷史[編輯]

主流觀點認為唐石刻「華吉祥」佛是中晚唐時期,吐蕃佛教文化藝術和龜茲佛教文化藝術結合的產物。[1][7][2][3]787年到840年的半個世紀,包括龜茲地區在內的安西大都護府範圍第二次被吐蕃所控制,主要歷經赤松德贊牟如贊普赤德松贊赤祖德贊朗達瑪等時期。朗達瑪之前,西藏前弘期佛教經歷第二次大發展,當時生活在佛教古國龜茲的吐蕃軍民很有可能信奉佛教三寶。到了朗達瑪時期,藏傳佛教經歷第二次法難。石刻「華吉祥」佛可能出現於朗達瑪以前。加之石刻「華吉祥」佛所刻藏文與現代藏文差別甚小,該石刻可能完成於赤祖德贊三次規範藏文文字期間,即815年到836年。[6]

另也有其為第一世達賴喇嘛親刻而成的說法。[5]

註釋[編輯]

  1. ^ 也有來源稱為吾沖公社。[6]或指烏尊鄉(今烏尊鎮),烏尊鄉1984年改公社為鄉。[2]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國家文物局. 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的通知. 微信公眾平台-國家文物局. 2023-07-14 [2023-1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16). 
  2. ^ 2.0 2.1 2.2 裴孝曾主編; 《庫車縣誌》編纂委員會編. 库车县志. 烏魯木齊: 新疆大學出版社. 1993: 72; 666. ISBN 7-5631-0401-1. 
  3. ^ 3.0 3.1 3.2 盛春壽主編; 郭夢源,傅明方撰文. 阿艾石窟 20世纪末的新发现. 烏魯木齊: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2001: 49. ISBN 7-80658-071-9. 
  4. ^ 4.0 4.1 4.2 尹秋玲. 卵石刻佛像. 絲綢之路. 2001, (11): 51. 
  5. ^ 5.0 5.1 5.2 5.3 中子著. 新疆石窟艺术纵览. 烏魯木齊: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新疆電子音像出版社. 2007: 78. ISBN 978-7-80744-102-1. 
  6. ^ 6.0 6.1 6.2 6.3 劉松柏. 库车发现的卵石佛像及藏文题刻. 新疆社會科學. 1986, (3): 93–96. CNKI XJSH198603019. 
  7. ^ 7.0 7.1 冉萬里. 新疆库车苏巴什佛寺遗址调查与发掘的初步收获. 西部考古 第2019辑. 2019: 250–260,393–394+261–308. CNKI XBKG2019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