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工廠民主改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工廠民主改革是1950年代初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各大工廠進行的對中共認定的反革命勢力清理、廢除舊有工廠管理制度、建立新領導機構、加強思想控制的一場政治運動。

過程

[編輯]

中國共產黨通過第二次國共內戰,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後,開展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等一系列政治運動。同時中國共產黨在剛接管私營企業時,繼承先前的管理制度和人員結構。中國共產黨認為,在大部分公營和私營的工廠、礦山及其他企業中,還混有大批的中國國民黨殘餘勢力、會道門分子和逃亡地主、土匪、惡霸、特務、間諜分子,他們還未受到應有的懲治或改造,甚至把持工會。1950年初,政務院批准公佈《關於廢除搜身制度的決議》《關於廢除各地搬運事業中封建把頭制度暫行處理辦法》《關於廢除把頭制度向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業部的建議》等三個文件,要求廢除各種舊有的企業制度。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礦企業率先進行民主改革。2月6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號召要求一切工礦企業必須改變舊的管理制度,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2月28日,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發出《關於在國營工廠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的指示》,指出必須對遺留下來的各種制度進行一系列改革,成立工廠管理委員會[1]。1951年11月5日,中共中央下發《中共中央關於清理廠礦交通等企業中的反革命分子和在這些企業中開展民主改革的指示》,要求爭取於1952年年底以前對工廠、礦山和交通等企業部門對中國共產黨認定的殘餘反革命勢力加以整頓[2]。全國範圍內的工廠運動先從國營企業開始,待取得工作經驗之後,再轉入私營企業[3]

在工廠民主改革過程中,各工廠通過鼓動工人訴苦與交代,煽動階級仇恨,讓工人加深對中國國民黨統治時期的仇恨,清洗所謂有問題的人員[1],加強工人對中國共產黨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認同[4],並逐步廢除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工廠的管理機構和制度,建立工廠管理委員會、職工代表會議[5]、生產小組[6]以及發展基層黨團組織。

參考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