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巾山西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巾山西塔
臨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古城街道巾山
時代
認定時間1983年4月15日

巾山西塔,又稱巾山西小塔[1],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台州臨海市巾山西峰的樓閣式磚,與巾山東大塔合稱大小「文峰塔」。1983年4月15日,臨海縣人民政府將其列入第一批臨海縣文物保護單位[2](現為臨海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編輯]

巾山西塔始建於北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3][4],原為磚木結構,正德年間木結構焚於火[1]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台州知府張聯元曾作修繕,刑部侍郎馮甦為之作《募修巾子山雙塔疏》。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天寧寺僧蓀蓊又予督修。嘉慶四年(1799年),塔頂毀於大風,故再度重修。道光年間,塔開始出現傾斜,同治五年(1866年),台州知府劉璈對其再次修繕。[4]

由於塔基不均勻沉降,導致塔體出現傾斜,塔壁凸肚鬆散,腰檐除頂層外全部倒塌。1989年,在報請浙江省文物局同意後,臨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對塔進行落架大修。大修時,發現該塔雖然外表為清式,但塔體實際為宋物,遂按照宋式予以修復。修復過程中,在塔頂天宮先後發現文物明萬曆刻本《瑜伽焰口集要》一冊、清康熙抄本妙法蓮華經》一冊;在塔中宮發現石雕佛像6軀、恭塔3座(內殘1座)、佛像磚印模2塊、「宋大中祥符元年九月二日造記」塔磚2塊,以及開元、宋太平咸平等年代的銅錢[4]臨海市博物館保存有其時採集的兩塊宋代佛像磚[3]

結構[編輯]

巾山西塔與巾山東大塔一樣,為五級六面樓閣式磚塔。塔高17.95米,塔體逐層收分,外輪廓基本呈一直線。每層均有腰檐與平座。各層每面中間辟有壺門佛龕,二層以上龕內設有佛像。壺門兩側設有槏柱,面轉角處有八角形倚柱,並隱出地栿與闌額,出檐無起翹及升出,構造簡單。[4]

參考來源[編輯]

  1. ^ 1.0 1.1 趙學群. 《古城·新韵》. 杭州: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6: p.168. ISBN 7-80735-053-9. 
  2. ^ 临海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保点)名录. 臨海市人民政府. 2018-08-30 [2019-11-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6) (中文). 
  3. ^ 3.0 3.1 滕雪慧. 信仰的世俗化. 今日臨海. 2018-03-16 [2019-11-18] (中文). 
  4. ^ 4.0 4.1 4.2 4.3 任林豪,馬曙明. 《临海文物志》. 文物出版社. 2005: p.331–332. ISBN 7-5010-1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