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貿易聯盟聯合學校
德國貿易聯盟聯合學校 | |
---|---|
別名 | 德國工會聯合會聯邦學校 |
概要 | |
狀態 | 恢復 |
類型 | 教育與培訓綜合樓 |
建築風格 | 現代主義 |
所屬國家/地區 | 德國 |
行政區 | 勃蘭登堡州貝爾瑙 |
地址 | 弗里茨·黑克特街 |
座標 | 52°42′23″N 13°32′38″E / 52.7065°N 13.5440°E |
起造 | 1928年 |
竣工日 | 1930年 |
造價 | 2800萬歐元(2007年修繕費用) |
承建商 | 德國工會聯合會 |
技術細節 | |
結構系統 | 鋼,玻璃 |
設計與建造 | |
建築師 | 漢斯·邁耶 |
保護情況 | 世界遺產組成部分[*] |
類型 | 文化遺產 |
標準 | ii, iv, vi |
評定時間 | 1996(第20屆大會),2017年增補 |
隸屬 | 魏瑪、德紹和貝爾瑙的包豪斯建築及其遺址 |
參考編碼 | 729bis-003 |
國家 | 德國 |
地區 | 歐洲和北美地區 |
地圖 | |
德國貿易聯盟聯合學校簡稱ADGB學校(德語:Bundesschule des Allgemeinen Deutschen Deutschen Gewerkschaftsbundes)是一座位於德國柏林北貝爾瑙的學校。該學校的校舍建築是由包豪斯建築師漢斯·邁耶和他的搭檔漢斯·維特韋爾[1]在1928-1930年間,為前聯邦德國工會聯合會而設計建造的。而當時邁耶是德紹市包豪斯學院的主任。[2] ADGB學校的建築是包豪斯設計的傑出典範。[3] 次於德紹包豪斯學校校舍,[4] 其曾經是第二大的包豪斯建築。[5][6]目前該建築為世界文化遺產「魏瑪、德紹和貝爾瑙的包豪斯建築及其遺址」的組成部分。[7]
建校目的
[編輯]德國貿易聯盟聯合學校旨在對工會成員進行勞動法、工業、管理和經濟等各個領域的教育和培訓。學校也為學員提供住宿,餐飲和運動設施。[8]
建築風格
[編輯]建築理念
[編輯]該建築保持了包豪斯設計的一貫功能主義風格。[9] 即建築的功能性優先於其他任何東西,校舍在設計上沒有多餘的裝飾。邁爾的設計是將每個獨立的個體結構組成一個聚集在一起的建築。這個設計就是來自於邁爾自己所畫的功能圖,所有的休息室都朝向風景和附近的湖泊。
設計
[編輯]總體的設計思路從內部來看較為難以理解,而在空中鳥瞰能看出這些每個獨立運作的建築呈Z字形排列。這同沃爾特·葛羅佩斯在德紹所設計的包豪斯建築相類似。 [6] 學校的接待大樓與廠址的入口設計相似,依然是純粹的功能主義設計。其由三個煙囪組成了供暖系統,並以一個類似於塊狀立方體的禮堂作為該棟複雜建築的主要入口。 在入口的後面是廣場,這使得廣場被四周的建築所包圍。這樣的佈局更加凸顯了廣場的重要性。這種設計是旨在表達一個團結、統一的社會。大禮堂是一個沒有窗戶的房間,這使得能夠最大程度的集中注意力於講台上的活動。禮堂內有先進的技術用於支持老師的授課:有一個按鈕可以調節燈光的亮度,牆上懸掛着三副可移動的圖表。 從禮堂周圍西起是行政大樓,而南面和東面則是廚房、餐廳、日光室和娛樂室,而洗手間則在禮堂的對面。所有這些設施的設計都是為了讓思想脫穎而出,放鬆心靈。 剩餘的設施建築可以通過一個復蓋玻璃並由紅色的鋼加固的過渡走廊進入。南邊側翼有五座依照地形所建造的小房子,可以看到北面的風景。[10] 這些建築的凹邊正好被拿來作為學員們的交流角和休息室。邁耶不僅創造了一個新的設計,更使得廣場即使在雨季也可以被用來做運動場所。每個房間都被分配了一種顏色(例如紅色),進而在每個房間的地板上再做出細化的區分(例如胭脂紅、朱紅色、粉紅)。
室內陳設
[編輯]與包豪斯的教學理念一致,校舍的室內設計也讓學生們參與動手設計,這讓學生們可以運用在學校所學習到的知識。[11] 以下兩位女學生便是其中的代表。
- 韋拉·邁爾-瓦爾德克(1906-1964),她在馬歇·布勞耶的木工車間當實習生,後來成為了一名建築師。校舍的多數家具都是由她設計的,[12] 其中有許多簡單但卻實用的課桌。[13]
- 瑪格麗塔·賴夏特(1907-1984),她在貢塔·施特爾茨爾的紡織車間當實習生,後來她創辦了自己的織造企業。學校里的許多紡織品都是由她設計的。[14]
歷史
[編輯]學校於1930年5月4日開學。它可以容納120名學員。[15] 1933年5月2日,這座建築被納粹沒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前,納粹德國領導學院使用了該校址,用於訓練SS(黨衛軍)、SD和蓋世太保的領導人。[6][15] 在1945年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時候,該校址被在蘇聯佔領區的範圍內,前蘇聯軍隊當時將它作為一個臨時醫院和軍事住房。[15]
到了1946年春,該建築免費給了東德德國貿易聯盟聯合會組織(FDGB)。由於學校在納粹時期和前蘇聯佔領時期均受到到嚴重的破壞,所以該組織接手後便開始了長期的維修工作。1947年,在校址上重新開設了西奧多·萊帕特FDGB貿易聯盟學校。1952年1月再次更名為弗里茨·黑克特貿易聯合學院[15]
在1990年10月德國統一之前,FDGB便已在1990年5月解散,1990年9月學校正式關閉。前FDGB的財產最初由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該公司將學校的建築臨時租賃給各種組織。從1991年8月起,校舍長期租借給勃蘭登堡州政府用作公共行政管理學院,其在翻修後於1992年1月投入使用。[15]
1996年,州政府正式接管了這片建築群,但是沒有馬上就使用。2001年,柏林工藝美術學院將該建築群的主要歷史建築:邁耶·維特韋爾大樓,用作培訓中心。自2007大修工程竣工後,其一直都在使用。[5][15]
修復
[編輯]該建築於1977被東德政府列為保護性建築。 柏林技術工藝品商會作為新的大樓持有者在2001年1月向全歐洲範圍內進行了一次重建項目的招標,目的是為了恢復漢斯·邁耶原本的設計風格,並且要使建築成為可用作現代教學的設施。截止2001年7月一共收到了102個回復,最終由布雷納建築設計公司競標成功。[15]
第一階段的修復工程於2003年2月開工。2005年初,休息室和宿舍完成修復。第二階段完成於2007年,雖然建設於1950年代的大門被保留了下來,但是學校的建築基本上都完全恢復到了原來的狀態。[5][15]
2008年,布雷納建築設計公司由此贏得了世界文化遺產基金會/諾爾現代主義復興獎。[8]該獎項每兩年舉辦一次,這是該公司第一次被授予此項榮譽。
在2012年,德國貿易聯盟聯合學校被提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魏瑪和德紹的包豪斯建築及其遺址」的擴展內容。[2]2017年7月其得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此項世界遺產由是更名為「魏瑪、德紹和貝爾瑙的包豪斯建築及其遺址」。[7]
2011年9月勃蘭登堡州內政部在貝爾瑙立下保護該處工會建築群的里程碑,其主要目的是"繼續研究該建築的複雜設計理念,並作為一個文化和歷史地標,來提高公眾意識"。[16]
參考文獻
[編輯]- ^ Hans Wittwer. Bauhaus100. [2016-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0).
- ^ 2.0 2.1 Architectural Significance. Bauhaus Trade Union School. [2016-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3).
- ^ Deutsche Stiftung Denkmal Schutz. 2007 [2013-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17.
- ^ The Bauhaus building by Walter Gropius (1925-2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Accessed: 21 October 2016).
- ^ 5.0 5.1 5.2 Internat der Handwerkskammer Berlin in Bernau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hotos with German text) (Accessed: 21 October 2016).
- ^ 6.0 6.1 6.2 Architectuul: ADGB trade union schoo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013) (Accessed: 27 October 2016).
- ^ 7.0 7.1 Bauhaus and its Sites in Weimar, Dessau and Bernau. UNESCO. [2018-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6).
- ^ 8.0 8.1 World Monuments Fund / Knoll Modernism Prize brochure (pdf) (PDF). 2008 [2016-11-15].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01-27).
- ^ Bauhaus 100.. [2017-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6).
- ^ David, Sokol. An Architectural Gem in Germany is Reborn. Architectural Record. 2018-08-13 [2017-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7)., Retrieved on 21 June 2013.
- ^ Snider, Chris. Bauhaus: Philosophy. [2016-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6).
- ^ Wera Meyer-Waldeck. Bauhaus100. [2016-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4) (德語).
- ^ Model desk, trade union school of ADGB, Bernau: Bauhaus100.. [2017-09-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4).
- ^ Margaretha Reichardt. Bauhaus100. [2016-1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4).
-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History. Bauhaus trade union school. [2016-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5).
- ^ Stiftung Baudenkmal Bundesschule Bernau. [2016-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23)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