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抗微生物肽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多種多樣的抗微生物肽

抗微生物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又稱宿主防禦肽(host defense peptides,HDPs),是先天免疫反應進化過程中相對保守的成分。在所有生物類別都有抗微生物肽。

抗微生物肽是強效、廣譜的抗生素,可望成為新型治療劑。實驗證明抗微生物肽能殺死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陽性菌(包括那些對常規 抗生素有抗藥性的菌種), 分枝桿菌(包括結核桿菌),具外套膜病毒,真菌,甚至轉化的細胞或癌細胞。不同於許多傳統的抗生素,抗微生物肽還可以作為免疫調節劑以提高免疫力。

結構

[編輯]

抗微生物肽是很小的蛋白質,一般在12至50個氨基酸殘基。這些抗微生物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由精氨酸賴氨酸和(在酸性環境中的)組氨酸提供的正電殘基。一般有多於百分之五十的疏水性氨基酸殘基[1][2]。這些分子的二級結構包括α-螺旋, β-摺疊層、β發卡結構及延伸片段。

抗菌

[編輯]

抗菌肽可以同時具有多種活性,包括抗革蘭氏陽性細菌、抗革蘭氏陰性細菌、抗真菌、抗病毒、抗寄生蟲和抗癌活性。大數據分析所有的抗菌活性中,兩極性和電荷最能區分,胜肽是否具抗革蘭氏陰性細菌之活性[3]。這意味着具有抗革蘭氏陰性細菌活性的抗菌肽可能更喜歡甚至需要強的兩親性和淨正電荷。

抗微生物肽的殺菌方式多種多樣。包括干擾破壞細菌膜,干擾細菌代謝或直接作用於胞漿成份。當然,在許多情況下確切的殺菌機制不詳。與許多傳統的抗生素不同,抗微生物肽似乎是以殺菌為主而非抑菌。

免疫

[編輯]

除了直接殺死細菌,抗微生物肽也有一些免疫調節功能,可參與清除感染,包括能夠改變宿主基因的表達,作為類趨化因子或誘導趨化因子的產生,抑制內毒素誘導的炎性細胞因子產生,促進傷口癒合, 調製樹突狀細胞的反應和調節免疫細胞的適應性免疫反應。動物模型實驗表明,宿主抗微生物肽,不僅可以清除感染還能預防感染。

治療潛力

[編輯]

這些抗微生物肽為發展新型的治療藥物的最佳候選。與傳統的抗生素相比之下, 抗微生物肽似乎沒有抗藥性,殺菌譜廣,殺菌時間短暫。根據一些自然的多抗微生物肽及其衍生物,已開發出一些新型抗感染藥物用以治療各類感染如口腔粘膜潰瘍囊性纖維化的肺部感染與,和局部的皮膚感染。

資料庫

[編輯]

針對抗菌胜肽,提供相關資訊的研究型資料庫,如:dbAMP [1] 。 dbAMP 為一個綜合型抗菌胜肽資料庫,其中所包含的資訊有抗菌胜肽蛋白質序列、名稱、物種來源、抗菌物種分類、抗菌胜肽的物理性質、是否經實驗研究證明以及蛋白質結構分析與圖形化等資訊,此些資料庫同時也提供抗菌胜肽等預測工具,供使用者瀏覽、分析及研究應用。

參考文獻

[編輯]
  1. ^ Papagianni, M. 2003. Ribosomally synthesized peptides with antimicrobial properties: biosynthesis, structure,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s. Biotechnol Adv 21:465.
  2. ^ Sitaram, N., and R. Nagaraj. 2002. Host-defense antimicrobial peptides: importance of structure for activity. Curr Pharm Des 8:727.
  3. ^ Chien-Kuo Wang; Ling-Yi Shih; Kuan Y. Chang.(2017-11-22). "Large-Scale Analysis of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in Relation to Amphipathicity and Charge Reveals Novel Characterization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 Molecules 2017, 22(11), 2037; doi:10.3390/molecules22112037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MID: 2916535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