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方振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方振聲(?—1832年12月24日),浙江山陰人,寄籍順天府[1]。為清朝官員,曾擔任閩安巡檢、斗六縣丞。道光十二年(1832年)張丙事件爆發時,曾與馬步衢、陳玉威等人率軍抵抗張丙勢力,但仍兵敗被殺。死後被追贈為知府,入祀京師昭忠祠,謚義烈

生平

[編輯]

方振聲曾任供事武選司[1],議敘敘從九品。嘉慶十六年(1811年)擔任福建閩安鎮巡檢,嘉慶二十年(1815年)擔任同安灌口司巡檢。道光元年(1821年)被調往台灣,任嘉義佳興里巡檢。道光七年(1827年)獲加主簿之官銜,翌年擔任羅漢門巡檢及臺灣縣典史[2]

道光十一年(1831年)升任嘉義斗六門縣丞。道光十二年(1832年)九月,嘉義地區的張丙等人起事,攻打縣城。方振聲聽聞警訊,便與守備馬步衢、千總陳玉威共同守禦,增設軍營圍牆、疏通護城河,並率領軍隊攻打張丙。但其兵力單薄,因此向嘉義都司許荊山移兵求助。十一月初三日,起事首領黃城前來攻擊,許荊山趁夜逃跑,黃城攻入城內。方振聲等人知道難抵禦黃城軍隊,便囑告家屬逃生。方振聲將5歲的兒子方淮善及其母梁氏交給雇婦蕭李氏帶出城外,逃到甘蔗林內。方振聲之繼妻張氏、幕友沈志勇、沈志勇之次子沈聯輝、僕人江承惠、曾大祥、邱薪、許廚、陳玉威之妻唐氏皆希望一同生死。馬步衢等人遂急忙撰寫草稟,並在稟內寫出願意殉難人士之姓名,命令陳玉威之子陳繼昌改裝易服,至臺灣鎮總兵劉廷斌處投遞[3]。後來陳玉威戰死,方振聲、馬步衢意欲自焚,但因火藥量不夠而沒有死亡[4][5],後方振聲被民軍殺害,死後屍體遭剁成肉醬,其他人亦接連被殺[1][6]

後續紀念

[編輯]

事件平定後,方振聲被追贈為知府,謚義烈,賞騎都尉世職;馬步衢被追贈為游擊,謚剛烈,賞騎都尉世職;陳玉威被追贈為都司,謚勇烈,賞雲騎尉世職[7][8],其三人均入祀京師昭忠祠。張氏被追贈為淑人;陳玉威之妻唐氏被追贈為恭人,均謚節烈,並建立牌坊表彰。沈志勇賞六品頂戴;沈聯輝賞七品頂戴,均對其頭銜給予議恤,後於斗六興建專祠祭拜[9][10]

參考資料

[編輯]
  1. ^ 1.0 1.1 1.2 日·連橫臺灣通史:卷三十二:方振聲列傳》:「方振聲,浙江山陰人,寄籍順天,遂家焉。供事武選司。出任福建閩安巡檢,歷陞至斗六縣丞。道光十二年秋九月,嘉義張丙起事,攻縣城。振聲聞警,即與署守備馬步衢、署千總陳玉威籌守禦,增壘浚濠。又以眷屬居營中,誓偕死。斗六為嘉義北蔽,負山扼溪,地險絕。然兵力單薄,慮陷圍,乃檄嘉義都司許荊山軍其外,以為犄角。玉成善火器,每發必中,相持久。丙轉戰嘉南。十一月初三日,股首黃城以眾來攻,荊山宵遁,城自外放火,破竹圍而入。玉威率所部巷戰死。振聲、步衢欲自焚,被執,不屈死。妻張氏、女某、玉成妻唐氏亦死。幕客沈志勇、沈聯輝、家丁江承惠等皆死。弁兵沒者二百數十人。」
  2. ^ 清·李桓《國朝耆獻類徵初編:卷三七二:忠義四十二》:「方振聲,順天大興人。由兵部供事議敘從九品,於嘉慶十六年選授福建閩安鎮巡檢,二十年,調同安縣灌口司巡檢。道光元年,調臺灣府嘉義縣佳興里巡檢,七年,臺俸期滿,加主簿銜。八年,調署羅漢門巡檢兼署臺灣縣典史。十年,臺俸三年,再滿以主簿升銜,遇缺即補。」
  3. ^ 《台案匯錄甲集:卷二》:「旋與方振聲等知難抵敵,囑令家屬逃生。維時馬步衢並無家屬在汛,方振聲將五歲幼子方淮善同其生母梁氏,託交雇婦蕭李氏帶出逃匿甘蔗林內。方振聲之繼妻張氏,陳玉威之妻唐氏,均願以身殉。更有方振聲之幕友沈志勇,因賓主情深,不忍捨去。沈志勇之次子沈聯輝願與父同生死。又有方振聲之跟丁、僱工江承惠、曾大祥、邱新、許廚子亦願同死。馬步衢等遂急作草稟,並於稟內開列殉難人名,蓋用鈐記,逼令陳繼昌改裝易服,赴劉廷斌處投遞。」
  4. ^ 《台案匯錄甲集:卷二》:「馬步衢等恐火藥為賊所有,焚燒自戕,均因藥少未死。」
  5. ^ 清·丁曰健《治臺必告錄·卷二:記臺灣張丙之亂》:「斂所餘火藥,與方振聲自焚,不死......」
  6. ^ 民國·趙爾巽清史稿·列傳二百七十六:忠義三》:「方振聲,順天大興人。由供事選授福建巡檢,升嘉義縣斗六門縣丞。賊逼斗六門,振聲樹柵濬渠,率兵勇防堵。賊首黃城率匪黨攻撲,與署守備馬步衢等協力守御。賊夤夜縱火,蜂擁入柵,振聲持刀巷戰,戮數賊,力竭遇害。幕友沈志勇等同死之。妻女皆被戕甚慘。步衢與把總陳玉威亦同時陣歿。」
  7. ^ 《台案匯錄甲集:卷二》:「方振聲著加恩照陣亡知府例賜恤,賜謚義烈,賞給騎都尉世職......;馬步衢著加恩照游擊例賜恤,賜謚剛烈,賞給騎都尉世職;陳玉威著加恩照都司例賜恤,賜謚勇烈,賞給雲騎尉世職。」
  8. ^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二百二十五》:「方振聲照陣亡知府例賜卹,賜謚義烈,賞給騎都尉世職。馬步衢,著加恩照游擊例賜恤,賜謚剛烈,賞給騎都尉世職。陳玉威著加恩照都司例賜恤,賜謚勇烈,賞給雲騎尉世職。」
  9. ^ 民.趙爾巽清史稿:志六十二:禮六(吉禮六):昭忠祠、賢良祠、功臣專祠、宗室家廟、品官士庶家祭》:「道光初元,以國初殉難副將楊祖光等入祀,厥後賡入者,都統巴彥巴圖、烏凌阿、印登額,參贊大臣慶祥,總督裕謙,提督海凌阿、關天培、陳化成,副都統海齡、長喜,總兵萬建功、祥福、葛雲飛、鄭國鴻、王錫朋、謝朝恩、江繼蕓、慶和、吳喜,副將烏大魁、馬韜、周承恩、劉大忠、陳連升、朱貴、瑪隆阿、伊克坦布等。其卑秩中,如知縣楊延亮、縣丞方振聲、守備馬步衢、把總陳玉威,亦足多者。」
  10. ^ 日·連橫臺灣通史:卷三十二:方振聲列傳》:「振聲追贈知府銜,謚義烈;步衢游擊銜,謚剛烈;玉成都司銜,謚勇烈。各世襲騎都尉罔替,入祀京師昭忠祠。張氏贈淑人,唐氏恭人,均謚節烈,建坊旌表。予志勇六品頂戴,聯輝七品頂戴,均照銜議恤。命於斗六准建專祠,春秋致祭,以從難幕客、家丁、弁兵配。」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