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槍托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槍托結構的解剖圖:①後托(butt);②前托(forend);③腮托(comb);④托踝(heel);⑤托尖(toe);⑥ 握把(grip);⑦拇指孔(thumbhole)

槍托(英語:gunstockshoulder stock,簡稱stock)是衝鋒槍步槍機槍長管槍械結構的一部分,與(非浮置的)槍管機匣彈匣相連。在用槍時,槍托與射擊者的肩膀相抵[1],使得射擊者能夠穩定地持握槍械並能更輕鬆地進行瞄準,還能在射擊時將後坐力傳導給射擊者的身體來分擔衝擊力[2]。在近身肉搏時,槍托的後托部分也可以被當做鈍兵器使用。

歷史與詞源

[編輯]
一門早期的手銃,裝有一個簡單的槍托

英文名詞「stock」用來指槍托可以追溯到1571年,它來源於德語單詞「stoc」,意爲「樹幹」,意指槍托是木質的[3]

早期的手銃尾端連有一個簡單的插座,起到把手的作用。現代槍托則發軔於火繩槍出現之後。和形狀手握的手銃不同,火繩槍是一根連有火繩的長管子,連有鎖定機構。使用手銃進行射擊,需要在瞄準時準確地啓動擊發裝置。而火繩槍對火繩的應用,解放了一隻手用於握槍,使得射手能同時用兩手進行瞄準。因此,火繩槍能由肩膀來支撐,使得槍托的形狀被確定下來,並延續500餘年至今[4]。槍托的發明大大提高了火繩槍的準確性。等到擁有膛線來福槍被發明後,火繩槍的準確性才被超過[5]

諷刺的是,美洲殖民時期,在鳥銃因受損無法發射或彈藥用盡後,它們的槍托被美洲原住民以及第一民族當成雙手持握的棍棒使用。[6][7]

結構

[編輯]
槍托握把的不同類型:
A、直式(straight grip)
B、半直式(semi-grip)
C、垂直式(vertica grip),也稱安許茨式(Anschütz grip)
D、拇指孔式(thumbhole grip)
E、手槍式(pistol grip)
腮托的不同類型:
A、直式(straight comb)
B、蒙特卡洛式(Monte Carlo comb),如果拱弧形就稱為豬背式(hogback)
C、腮墊式(cheekpiece)
D、跨墊式(rollover cheekpiece)

不同的槍械會擁有不同形狀的槍托。傳統設計的單發步槍和手動步槍的槍托承擔了支撐整個槍身結構的功能,因此通常是整個槍械上體積最大並且所佔重量最多的部分。傳統步槍的槍托通常從前向後由以下部分組成:

  • 前托(forearm或fore-end stock,簡稱fore-end或forend):槍托的前半部,用來承托機匣槍管後段,同時也是使用者用副手(通常是左手)托槍的地方,通常裝有掛扣來方便安裝槍帶和兩腳架,有些現代型號會配有導軌(比如皮軌M-LOK
    • 護木(handguard):前托中向前延伸完全或部分籠罩槍管的部分,主要用來提供一個與槍管隔熱的接觸面,可以讓射手用手持握的位置更加靠前而不用擔心意外燙傷。
    • 後坐耳槽(recoil lug recess):用於傳統的(固定在槍管或機匣上的)後坐突耳(recoil lug)設計,負責接收後坐力並通過托體傳導到後托上
    • 底件(bottom metal):固定在下方的輔助部件,通常包括扳機護圈(trigger guard)和彈匣接口(magazine well)或彈倉底板(floor plate)
    • 底框(chassis):一種用來改善機匣連接固定和承載的座床設計,通常嵌在托體內並整合後坐耳槽的功能,有些設計會使用反向概念(耳槽在機匣上,突耳在底框上)並且採用楔形突耳(V-lug)
  • 後托(buttstock,簡稱butt):也稱肩托,槍托的後半部,主要用來抵肩。形狀主要分為後方下墜的「歐洲式」、前後平直的「美國式」和前直後墜的「威瑟比式」(也稱「加州式」)三種。
    • 握柄(grip):後托前方與前托相連、使用者射擊時扣扳機的手所持握的部位,根據折角程度可以分為直式(straight)、半直式(semi-straight或semi-grip)和垂直式(vertical)三類
      • 柄背(tang):握柄後上方的部分,有時會安裝有特製的保險裝置和照門
      • 手槍式握柄(pistol grip):額外突出的獨立握柄,可以讓使用者以更為垂直的角度握槍
      • 拇指孔(thumbhole):在一些較寬尺寸的後托上常常出現,在握柄後方開洞使得使用者可以將拇指穿過,以便用近似於手槍握把的更符合手腕人體工學的角度緊握住握把
    • 腮托(comb):後托上方接近使用者臉部的部分,瞄準時可以用來依放腮頰部以便穩定視線,根據形狀可分為直式(straight)、隆式(也稱「蒙特卡洛」 Monte Carlo)、拱式(也稱「豬背式」 hogback)和腮墊式(cheekpiece或cheek riser)等幾類
    • 托踝(heel):後托的後上角
    • 托尖(toe);後托的後下角,通常有可以安裝槍帶和單腳架的掛扣
    • 托底(butt end):後托正後方直接接觸使用者肩膀的部分,通常有膠製托墊(butt pad,也稱後坐墊 recoil pad)來緩衝後坐力對肩膀的衝力

現代的半自動自動步槍機匣尺寸較大並承擔了支撐結構的功能,下機匣(lower receiver)和護木(handguard)取代了傳統槍托中的前托部分,因此槍托只剩下了用來抵肩和貼腮的後托。現代設計的後托通常有各種調整功能,可以變換扳機拉度(length of pull)和腮托高度(comb height)來改善射手瞄準時的人機功能,同時一些後托中還特別挖有空腔可以用來攜帶備用彈匣,以及電池六角扳手、清理工具、求生刀等額外配件。

參考

[編輯]
  1. ^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tiller. [2016-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6). 
  2. ^ Chuck Hawks. Rifle Recoil. [2016-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9-29). 
  3. ^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stock. [2016-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3). 
  4. ^ Handgonne. [2016年7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10月14日). 
  5. ^ Krenn, Peter. Test-Firing Selected 16th to 18th C. Weapons. Military Illustrated. 1991, 33. 
  6. ^ Pitt Rivers Museum. [2016-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9-21). 
  7. ^ British Museum. [2016-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