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桂芬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9月6日) |
汪桂芬(1860年—1908年)[註1],清末京劇老生演員,名謙,字艷秋,號美仙,又號叔坪、晏亭,小名惠成。晚年信佛,自號德心大師,綽號汪大頭、八不見。安徽潛山人。生於北京。
父汪年保(汪年寶)系春台班著名武生。汪桂芬因額廣,人稱「汪大頭」。汪桂芬七歲起入春茂堂拜陳蘭笙為師,學老生兼老旦,十四歲起先後入三慶班、四喜班演出,得程長庚、王九齡的教益。十九歲倒嗓後,投樊景泰門下改任場面(即樂隊演奏員),為程長庚操琴。對程長庚的唱腔、說白演技耳濡目染,心領神會。程長庚故去後,光緒六年(1880年)汪桂芬嗓音恢復,棄琴改唱,出演老旦,一鳴驚人。於光緒八年(1882年)應聘在「春台班」演出,頗受歡迎,有「長庚再世」之譽。數年後名滿京華。唱法宗程而有所改變,與譚鑫培、孫菊仙並稱為京劇老生「後三傑」、「新三鼎甲」。
光緒十六年(1890年),汪桂芬到上海,在大觀園、天福園等處演唱。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返京,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被選入清廷昇平署。任清朝「內廷供奉」。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9月13日,汪桂芬逝世。曾居住在北京市宣武區大外廊營、遲家胡同(今屬永安路),東城區乾麵胡同。
作品
[編輯]代表作有《取成都》、《文昭關》、《長亭會》、《戰長沙》、《讓成都》、《華容道》、《天水關》、《捉放曹》、《龍虎鬥》,還有一部分老旦戲,如《打龍袍》、《釣金龜》、《游六殿》等。
傳承
[編輯]汪桂芬嗓音雄勁沉鬱,行腔樸實無華,善於運用丹田氣和腦後音(即「頭腔共鳴」),發音吐字飽滿,唱腔激越,善於表達悲憤慷慨的情感。有它獨特的藝術風格,世稱「汪派」。汪桂芬能戲很多,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他在表演藝術上文武兼長的多方面的才能。
汪派傳人不多,最有成就的是王鳳卿,老旦謝寶雲、花臉劉永奎也曾學於汪桂芬。私淑者有汪笑儂、劉叔度、劉貫一等。
備註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中國京劇藝術百科全書》
- ^ 沈達人. 近现代戏曲史论批评家丛谈. 北京: 中國戲劇出版社. 2021-10: 140. ISBN 978-7-104-05108-4.
- ^ 王瑤卿; 鈕驃. 王瑶卿批《伶史》辑录考略. 古瑁轩剧谭.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21-05: 184. ISBN 978-7-200-13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