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王和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和順(1869年—1934年),字德馨,號壽山壯族廣西巨寧(今南寧)人。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生平

[編輯]

早年投黑旗軍,隨劉永福赴越抗法。中法戰爭結束,退役回鄉做縣衙。因不滿清政府的腐敗,秘密組織三點會,籌劃反清。1898年被捕,次年越獄,豎竿而起。起義隊伍很快壯大,迅速控制南寧、思恩廣大地區。1902年,在南寧西郊大敗清軍,擊斃總兵馬盛治。翌年於隆安縣梅龜山智設伏兵,打破十餘萬清軍包圍,重創廣東安勇軍,聲威大振。聯合附近會黨武裝,轉戰於武鳴隆安扶綏上思、宣化、馬山等地,建立了以南寧為中心的根據地。1905年春,在數省清兵的圍剿下,寡不敵眾,退入越南[1]

1906年,在西貢參加同盟會,負責欽州、南寧區域的革命領導工作。1907年奉孫中山命,以中華國民軍南軍都督的身份到欽州「三那」(那黎、那彭、那思)地區組織領導壯族反清武裝。7月攻克防城,發佈《告粵省同胞文》、《告海外同胞文》等文告。轉攻欽州、靈山不克。因兵械無援,義軍撤圍解散。1908年4月,奉命與黃明堂關仁甫李佑卿等發動雲南河口起義,攻佔河口南溪。在重兵包圍中浴血奮戰二十多天,終於敗退,轉入越南。後被法國殖民當局驅逐,解往新加坡。1911年黃花崗起義爆發,返廣東惠州組織革命武裝[2]武昌起義成功,舉兵惠州,克東江各縣,進駐廣州,促成廣東光復。後遭廣東都督陳炯明排擠,戰敗出走香港。轉赴北京,被袁世凱聘為軍事顧問。因不滿袁氏專權,棄職南歸。1916年積極參加護國運動,發兵討袁。1922年陳炯明因主張聯省自治與孫中山發生衝突,他聯合滇軍將領興師討伐,竭誠擁護孫中山重回廣州,翌年辭職,隱居廣州。1923年初迎孫中山由上海回廣州,成立大元帥府。同年因病辭去軍職,隱居廣州。1934年,因病逝世[3]

參考

[編輯]
  1. ^ 沈奕巨著. 广西辛亥革命史记.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2014年10月: 177. ISBN 978-7-219-09150-0. 
  2. ^ 夏征農,陳至立主編;熊月之等編著. 大辞海 中国近现代史卷.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3年12月: 244. ISBN 7-5326-4071-X. 
  3. ^ 王戰英,宋學文編著. 近现代中国少数民族英名录. 北京:華夏出版社. 1994年8月: 33. ISBN 7-5080-0485-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