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散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圖一:普通過程(N-過程)和翻轉過程(U-過程)。N-過程中的聲子總動量守恆,而U-過程中的聲子動量不守恆。
圖二 :超出第一布里淵區(紅色)的k-向量並不比第一布里淵區內對應的向量(黑色)攜帶更多信息。

晶體材料中, 翻轉散射(Umklapp scattering),又稱U-過程Umklapp過程)描述了當波矢(通常寫為k)落在第一布里淵區之外的散射過程。由於晶體材料的周期性,落在第一布里淵區之外的任意一點可經由翻轉散射,變換為第一布里淵區內的一個點。該散射是違反動量守恆定律的,如圖一右側所示:指向右側的兩個波矢在U-過程中可以合併成一個指向左側的波矢。

翻轉散射的例子包括電子晶格勢散射或非諧波聲子-聲子(或電子-聲子)散射過程,反映的是在第一布里淵區之外的電子態或聲子。翻轉散射是限制晶體材料熱導率的過程之一。

由於晶格的周期性結構,聲子的動量是量子化的,與晶格常數相關。在晶格中,聲子散射會導致聲子的動量發生改變。圖一左側表示的是兩個入射聲子k1k2(紅色)的可能散射過程,產生的出射聲子為k3(藍色)。只要k1k2之和落在第一布里淵區內(灰色方塊),則發生的是正常散射(N-過程),保持了聲子動量的守恆。

隨着聲子動量的增加,k1k2變大,使得它們的總和(k'3)落在第一布里淵區之外,如圖一右側所示。此時第一布里淵區外的k'3在物理上等效於通過添加倒易向量G進行變換後位於第一布里淵區內部的向量k3。此過程被即為翻轉散射(U-過程),在U-過程中聲子的總動量不守恆。

翻轉散射是低缺陷晶體低溫下電阻率的主要過程[1] (與在高溫下佔主導地位的聲子電子散射相反,而高缺陷晶格則在任何溫度下都會導致散射)。另外,翻轉散射通常是晶體中導熱的一個重要散射機制,因為它導致聲子的散射角度變得較大,從而增加了熱傳導的阻礙。[2]

歷史[編輯]

該名稱源自德語單詞umklappen(翻轉)。魯道夫·佩爾斯在他的自傳《逝者之鳥(Bird of Passage)》中指出,他是該詞的創始人,是於1929 年在沃爾夫岡·泡利的指導下進行晶格研究時創造的。 佩爾斯寫道,「……我使用了德語術語Umklapp (翻轉),而這個相當醜陋的詞一直被使用……」。 [3]

Umklapp一詞也出現在威廉·楞次的1920年易辛模型的種子論文中。 [4]

另見[編輯]

參考[編輯]

  1. ^ Niel W. Ashcroft and N. David Mermin, (1976) "Solid State Physics",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New York. See pages 523-526 for a discussion of resistivity at high temperatures, and pages 526-528 for the contribution of Umklapp to resistivity at low temperatures.
  2. ^ Ashcroft, Neil W.; Mermin, N. David. Solid state physics Repr. South Melbourne: Brooks/Cole Thomson Learning. 1976: 505. ISBN 978-0030839931. 
  3. ^ Peierls, Rudolf. Bird of Passage: Recollections of a Physicis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5. ISBN 978-0691083902. 
  4. ^ W. Lenz. Beitrag zum Verständnis der magnetischen Erscheinungen in festen Körpern. Physik. Z. 1920, 21: 613-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