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原型兵器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原型兵器
  • Prototype
類型動作遊戲
平台Microsoft WindowsXbox360Xbox OnePlayStation 3PlayStation 4
開發商Radical Entertainment
發行商
音樂克里斯·貝拉斯科、薩沙·迪克西安 編輯維基數據
系列Prototype 編輯維基數據
引擎Titanium game engine
模式單人遊戲
發行日Microsoft WindowsPlayStation 3Xbox 360
  • 北美:2009年6月9日
  • 澳洲:2009年6月10日
  • 歐洲:2009年6月12日
  • 臺灣:2009年6月13日[2]
PlayStation 4
  • 北美:2015年8月11日
  • PAL:2015年8月19日
Xbox One
  • 全球:2015年8月12日

原型兵器(英語:Prototype,中國大陸譯作「虐殺原形」)是由Radical Entertainment公司製作,美國動視發行於2009年6月9日發售的開放式科幻自由動作冒險遊戲,玩家將扮演一位由病毒集合成的生物體,還要與軍隊和各種變異生物戰鬥。該遊戲以高超的自由度、肆無忌憚破壞與暴力殺戮為賣點,應用Radical公司獨立開發的鈦合金遊戲引擎IV(Titanium game engine)[3],遊戲的風格類似俠盜獵車手系列,不同的是,當主角抓住路人或敵人時便可以吸收他們的記憶、能力,甚至能變成他們的樣子以進行偽裝。續篇是《原型兵器2》。

遊戲性

[編輯]
在中等畫質下的遊戲畫面

遊戲設定在被病毒污染的美國大都會曼哈頓。雖然遊戲CG水平一般,但實際畫面卻十分流暢。畫面充滿了血腥的表現,斷肢表現頻繁。然而遊戲畫面缺點亦十分明顯,主要表現在NPC建模過於粗糙。[4]

主角具有破壞、防禦、感覺等特殊能力。他的手可變形,可變為不同型態使用不同的破壞能力:

  • 鎚狀拳頭(Hammerfist Power),速度雖然較慢但可精準對目標直接扣殺。
  • 利爪(Claw Power),適合快速攻擊生物,但對於厚的盔甲就沒有辦法。
  • 刀刃(Blade Power),具有貫穿全方位的特別攻擊,對巨大生物特別有效。
  • 長鞭(Whipfist Power),可攻擊中距離目標。
  • 肌肉增強(Musclemass Power),可提高空手攻擊招數的攻擊力、投擲物品的距離和傷害。

他除正常視覺外還可以使用其他兩種感官能力:

  • 紅外線視覺(Thermal Vision Power),可以以物件發出的熱能看到該物件的位置。
  • 感染探測視覺(Infected Vision Power),可以看清被病毒感染的人們。

主角除了用自己的血肉之軀作防禦外,還可以用其他兩種的防禦能力

  • 護盾能力(Shield Power),在背部生出一面護盾格檔正面而來的攻擊。
  • 護甲能力(Armor Power),在變身成全身被生物裝甲覆蓋的盔甲人時無視一般攻擊。

除以上特殊能力外,主角生命力十分強大,被機槍打中感覺只是有點癢,被坦克主炮或導彈打中只是炸飛了並只是失去小量生命值而不會死去,而且吞噬生物會回覆生命值。此外,玩家可以充分利用周圍的一切事物來攻擊或隱藏,例如可以毫不費勁地舉起汽車或雜物來扔向敵人,可以通過吞噬未發病的正常人而變化成被吞噬者的外表來躲過敵人的追蹤,戰鬥時玩家可以使用一些群攻大招來達到攻擊目的,而主角的這些特異能力大多數是通過點數在遊戲菜單購買的。在遊戲中廠商為主角加入了陷害能力,當玩家角色的身份是士兵時玩家角色可以陷害並讓士兵們集體攻擊一個生物單位,如另一名無辜的士兵,玩家角色被懷疑時可以使用這技能來嫁禍於他人身上;當角色是高級士官時,玩家可以召喚空中打擊來攻擊大型單位。玩家也可以在奔跑時推撞士兵,而士兵亦會根據軍銜而敬禮道歉或打罵玩家,但這麼做有可能會引起士兵的懷疑導致暴露身份。遊戲裏隱藏了200個藍色球,與50個紫色球讓玩家收集。

遊戲劇情

[編輯]
  • 主線任務

病毒擴散首日。有人在紐約的Penn Station釋放不明病毒。 主角亞歷克斯·莫瑟(Alex Mercer)的屍體在解剖台上甦醒,對所發生的事情沒有任何記憶。吞噬Blackwatch追兵後得知吞噬生物能奪取其記憶,亞歷克斯·默瑟記起自己有個妹妹,達娜·默瑟(Dana Mercer),並找到她。[5]亞歷克斯·默瑟試圖回自宅尋找線索,向事件的原凶進行復仇,卻正中黑色守望軍事組織(Blackwatch)的埋伏。逃離後回到妹妹達娜的住處, 達娜告訴亞歷克斯,她從亞歷克斯的電腦中找到伊利沙伯·格林(Elizabeth Greene)一個這個名字。 亞歷克斯進入Gentek(一公司名,實為病毒武器研究公司)設施後遇見外表為19歲女孩的伊利沙伯·格林,與伊利沙伯·格林的對話中她自稱是亞歷克斯的母親,這令亞歷克斯百思不得其解,也從中了解到伊利沙伯·格林也與他一樣為有特異能力的病毒集合體,卻不料讓其脫逃,造成曼哈頓區第二波病毒感染。

亞歷克斯尋求前女友暨Gentek員工,克倫·帕克(Karen Parker)的協助。從克倫·帕克處了解到感染源來自兩支不同的病毒株。 這時核能航母USS Reagan抵達哈德遜灣(Hudson Bay),黑色守望組織提高了動員層級。 黑色守望組織在市區內大規模部署病毒偵測裝置。而Gentek主席雷蒙德·麥克穆蘭(Raymond McMullen)向黑色守望組織提供可消滅亞歷克斯·默瑟體內病毒的病原體。 亞歷克斯·默瑟擾亂病毒偵測裝置,意圖接近麥克穆蘭,結局以失敗收場。 此時克倫·帕克發現了此亞歷克斯其實並不是真正的亞歷克斯而是生化病毒武器-原形體(Prototype),克倫·帕克因此背叛了亞歷克斯·默瑟。亞歷克斯中了陷阱,亞歷克斯·默瑟被黑色守望組織的隊長羅伯特·荷斯(Robert Cross)注入病原體,喪失部分能力,並逃走了。病原體開始寄生並侵蝕亞歷克斯。 亞歷克斯前往聖保羅醫院,找上同為前Gentek員工的拉格倫(Ragland)醫生,請求他的協助。 亞歷克斯與拉格倫醫生滲透進軍事基地,調查Penn Station病毒感染者的遺體。 利用Hunter(一種變異怪物)作為培養體,拉格倫醫生成功製造出對抗病原體的抗體。 亞歷克斯恢復原先的能力。 但達娜卻被不明Hunter綁走。曼哈頓感染程度持續上升。

亞歷克斯為尋找妹妹,制服併吞噬Hunter頭目(Leader Hunter),進一步找出綁架達娜的變種Hunter,將其吞吃後獲知達娜的所在。 亞歷克斯利用軍方的火力,進入核心巢穴並尋找達娜。 核心巢穴的中心,是黑光計劃病毒(Blacklight)的核心帶原者伊利沙伯·格林。 亞歷克斯將抗體注入伊利沙伯,卻被伊利沙伯排出體外,並形成Hunter之王(Supreme Hunter),而亞歷克斯並不知道。 亞歷克斯成功救出達娜,但她陷入昏迷。亞歷克斯把達娜交給拉格倫醫生保護。這時一名身分不明的神秘人向亞歷克斯透露黑光計劃病毒的起源與釋放病毒的人其實是他,並告訴他伊利沙伯未死。同時,軍方從空中散佈病毒抗體Bloodtox,並引入使用病毒技術製作而成的超級士兵。 軍方進一步在地面部屬Bloodtox散佈裝置。出於自保,亞歷克斯企圖顛覆Bloodtox的散佈行動。 而這時亞歷克斯從神秘人處得知軍方打算利用特殊泵將Bloodtox打至地底,消滅躲藏的感染體。 神秘人要求亞歷克斯偽裝成士兵進行護送利用這東西引出伊利沙伯。 特殊泵就位,並開始工作,大量的Hunter與Hydra感染體從地底湧出。躲藏在地底下的伊利沙伯·格林被逼現身,被亞歷克斯擊殺併吞噬。[6]

伊利沙伯·格林已被消滅,亞歷克斯再次企圖摧毀Bloodtox的生產設施,佯裝失手後與Gentek主席雷蒙德·麥克穆蘭對質。 麥克穆蘭為了不讓亞歷克斯奪取記憶,舉槍自盡。 亞歷克斯的匿名連絡人身分揭曉,他是黑色守望組織的隊長-羅伯特·荷斯。軍方開始撤離紐約市,並打算在市區引爆核彈以消滅病毒。 亞歷克斯開始追蹤地面部隊的領袖。 亞歷克斯將抗命逃亡的士官伊恩·塔格特(Ian Taggart)吞噬掉。亞歷克斯變化為塔格特的外觀,與羅伯特·荷斯兩人成功登上哈德遜港外的USS Reagan航母。亞歷克斯吸收了主導者彼得·蘭德爾(Peter Randall)將軍。由於軍隊領袖與感染核心伊利沙伯·格林都被消滅,扮成羅伯特·荷斯的Hunter之王現出真面目,企圖吞噬亞歷克斯,成為唯一的最高級病毒集合體。消滅Hunter之王后,亞歷克斯將引爆倒數中的核彈用直升機載離紐約,沉入水底。核爆的威力將他炸飛,屍身的碎肉落在曼哈頓島上,這時一隻鳥類動物想吃掉這碎肉,卻不料被附身併吞噬,亞歷克斯二度復活,到這遊戲完結。[7]

  • 支線任務

遊戲中有着大量的支線任務,在地圖上會用不同的圖表標出。

  1. 移動:在限制的時間裏控制主角到達每一個指定地點。
  2. 滑翔:利用主角的滑翔技能滑翔到制定的地點,離中圈越近越好。
  3. 殺戮:利用任務點配備的各種武器並在限定時間內消滅敵對的生物。
  4. 戰爭:此任務多數是對立的雙方在戰鬥時玩家加入其中一方,有可能是被感染生物,也有可能是軍隊一方,在這個過程中變身或殺傷友軍是不會被友軍一方攻擊的。勝利條件是在最少的時間內完全消滅敵軍。
  5. 軍隊:吞噬指定的軍人來增加自己的細胞記憶。
  6. 被感染生物:此任務多數是去炸毀被感染生物的巢穴。

另外,除以上支線任務外,玩家還可以控制角色通過不斷吞噬擁有關於角色身世記憶的路人來觸發對已背叛的前女友克倫·帕克進行復仇的任務。

遊戲評價

[編輯]
評價
匯總得分
匯總媒體得分
GameRankings81.82% (20 reviews)[12](PS3)

79.47% (31 reviews)[13](360)

87.27% (11 reviews)[14](PC)
Metacritic80% (24 reviews)[9](PS3)

77% (42 reviews)[10](360)

81% (16 reviews)[11](PC)
評論得分
媒體得分
1UP.comB-[8]
Game Informer7.25/10[19]
Game RevolutionC+[15]
GameSpot8.5/10[17]
GameTrailers8.6/10[20]
IGN7.5/10[16]
VideoGamer.com7/10[18]

續集

[編輯]

其續作《原型兵器2》於2012年4月發佈於PlayStation 3和Xbox 360平台,並於2012年7月發佈於Windows平台。這款遊戲的新主角是前美國海軍陸戰隊中士詹姆斯·海勒(James Heller),他要向主要對手亞歷克斯·默瑟(Alex Mercer)復仇。

參考資料

[編輯]
  1. ^ 松崗取得《Prototype》代理權 定名《原型兵器》預定 6 月推出. 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2009-04-16 (中文(臺灣)). 
  2. ^ 引爆嗜血虐殺因子《原型兵器》即日上市 美術概念圖釋出. 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2009-06-12 (中文(臺灣)). 
  3. ^ 虐杀原形游戏介绍. games.sina.com.cn. 2009-02-26 [2009-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5). 
  4. ^ X360《虐殺原形》評測. 2009-6-9. [2009-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4). 
  5. ^ 虐杀原形图文流程攻略. game.21cn.com. 2009-06-17 [2009-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7-09). 
  6. ^ 虐杀原形个人心得评测. game.21cn.com. 2009-06-17 [2009-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15). 
  7. ^ Prototype Review. xbox360.ign.com. 2009-06-09 [2009-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9). 
  8. ^ Lee, Garnett. Prototype Review. 1UP.com. 2009-06-10 [2009-06-15]. 
  9. ^ Prototype PS3 Reviews. Metacritic. [2009-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04). 
  10. ^ Prototype Xbox 360 Reviews. Metacritic. [2009-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11). 
  11. ^ Prototype PC Reviews. Metacritic. [2009-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2-23). 
  12. ^ Prototype PS3 Reviews. GameRankings. [2009-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9). 
  13. ^ Prototype Xbox 360 Reviews. GameRankings. [2009-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9). 
  14. ^ Prototype PC Reviews. GameRankings. [2009-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9). 
  15. ^ Costantino, Jesse. Prototype Review. Game Revolution. 2009-06-15 [2009-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7). 
  16. ^ Brudvig, Erik. Prototype Review. IGN. 2009-06-10 [2009-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7). 
  17. ^ Calvert, Justin. Prototype Review - GameSpot. GameSpot. 2009-06-11 [2009-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7). 
  18. ^ Orry, Tom. Prototype Xbox 360 Review. VideoGamer.com. 2009-06-15 [2009-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7). 
  19. ^ Reiner, Andrew. Prototype Review. Game Informer. [2009-06-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14). 
  20. ^ gametrailers.com Prototype Review. [2009-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17).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