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諦音寺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諦音寺是位於中國河北省石家莊市裕華區孫村的一座漢傳佛教寺院。[1]石家莊市佛教協會設在寺內後樓。[2]

歷史[編輯]

諦音寺原是位於石家莊郊區的孫村的一座古寺,始建於唐高宗時期。據碑文記載:「正定南三十五里,有沿河小村,村邊傍水有古剎,名諦音寺。寺內立如來佛像,住僧百人……寺前有道通趙州。」據文獻記載,唐朝玄奘入選前,曾在此處參學。明朝、清朝,該寺多次重修,曾改名「香嚴寺」。《獲鹿縣志》記載:「縣城東南三十五里孫村西有香嚴古寺一座,每逢初一、十五,數千名香客從周圍幾十里趕來這裏聚會……。」清朝末年庚子事變八國聯軍進攻,香嚴寺在戰亂中被毀,其內的如來像被盜,其餘幾座佛像被當地百姓掩埋保存(如今已經出土)。[1][2]

1994年,有明上人任會長,陳泉州居士任副會長的石家莊市佛教協會決定重建諦音寺。陳泉州副會長爭取到國內外同宗的贊助,籌款3800萬元人民幣。1994年8月15日舉辦了新建諦音寺奠基法會。[2]

經過一年多施工,在諦音寺第一期工程——諦音寺玉佛殿竣工之際,1995年11月11日,諦音寺舉辦了開光典禮。石家莊市佛教協會會長有明上人為玉佛做了法事,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龍多活佛為玉佛進行了開光。陳泉州副會長發表講話,河北省、石家莊市、裕華區的有關領導出席典禮並參觀了玉佛殿。[2]

建築[編輯]

諦音寺位於石家莊建設南大街路東的孫村古諦音寺舊址,佔地12畝半,建築總面積13000平米。諦音寺前為3000平米的廣場,廣場兩邊分別為九龍壁及方丈院、鐘鼓樓。諦音寺矗立在廣場北側,為一座七層樓房。兩側建有配套建築。諦音寺建築有:玉佛殿、天王殿、側殿、藏經殿、九龍壁、鐘樓、客房、寫字樓、功德林素齋、藥浴、佛樂堂、法物流通處、菩提心雜誌社等等。[1][2]

諦音寺將各種殿宇、樓室合為一體,成為一座高層樓房。

  • 正門:該寺正門上,鑲有香港聖一和尚題寫的「諦音寺」藍底金字匾額。
  • 玉佛殿前庭:上台階入正門,為玉佛殿前庭。前庭正中為天王殿,中央供奉大肚彌勒佛,背後立韋馱,兩側有四大天王,四大天王背面為六尊姿態各異的觀音顯對像;東庭為天官彌勒殿、東方藥師殿;西庭為大悲殿、西方三聖殿。
  • 玉佛殿主殿:位於前庭供奉的大肚彌勒佛背後。400平方米,為能容納一千人的淨土道場。殿內供奉緬甸玉佛,高3.18米、寬1.8米。兩旁侍立阿難迦葉像,均為漢白玉雕成。殿內兩側為十二圓覺菩薩塑像,分室而坐。四周還有1200尊彩繪金身佛像,上側兩面牆壁為玻璃雕刻的佛祖成道畫。殿頂為佛祖說法和三十三雲集聽法彩繪。
  • 壇城:密壇壇城是諦音寺舉行密宗儀式的場所。壇城內供有釋迦牟尼佛心臟舍利子,用於密傳大法、灌頂、重要法事。
  • 五方文殊殿:是由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的法王晉美彭措提議並設計建造,將五台山五個台的文殊菩薩像集合一體供於其內,故名「五方」。
  • 古佛殿:殿內供奉諦音寺原址(隋、唐時期)出土的三尊玉佛。
  • 其他建築:七層的樓房內,還設有佛教藝術廳、素齋館、譯經館、禪房、佛樂堂、藥浴室等。藏經樓內藏有漢文、藏文大藏經[1][2]

參考文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