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阿拉斯突擊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阿拉斯突擊隊
Arajs Kommando
阿拉斯突擊隊的上級單位親衛隊保安處的徽章
存在時期1941年~1943年
國家或地區 納粹德國
效忠於阿道夫·希特拉
部門 親衛隊
種類殺人小隊英語Death squads
規模最大時有1,500名成員
直屬 親衛隊保安處
指揮官
著名指揮官維克托斯·阿拉斯英語Viktors Arājs

阿拉斯突擊隊德語:Arajs Kommando),或稱為阿拉斯特遣隊(Sonderkommando Arajs),是一支隸屬於納粹德國親衛隊保安處拉脫維亞輔助警察英語Latvian Auxiliary Police下的單位,由親衛隊突擊隊大隊領袖維克托斯·阿拉斯英語Viktors Arājs指揮,因而得名。該單位是納粹大屠殺中較為知名且惡名昭彰的殺人單位之一。

組織

[編輯]

在別動小組進入拉脫維亞首都里加[1]後,拉脫維亞通敵者維克托斯·阿拉斯與親衛隊保安處東方總督轄區的指揮官、親衛隊旅隊領袖華特·史塔列克英語Walter Stahlecker於1941年7月1日建立聯繫。史塔列克指導阿拉斯組建一支特別部隊;該部隊稍後獲得納粹當局授予「拉脫維亞輔助保安警察」的官方名稱,或稱為阿拉斯突擊隊。[2]該單位主要由學生與極右派立場的前任官員們組成。阿拉斯突擊隊內的所有成員均為自願加入,也可自由退出。[2]1941年7月2日,史塔列克向阿拉斯表示他的突擊隊將負責執行一些看似隨機的任務。[3]

活動

[編輯]

阿拉斯突擊隊廣泛地參與納粹政權下的各項暴行,其中包括屠殺猶太人羅姆人與精神病患,同時在拉脫維亞與蘇聯接壤的東部邊境上對平民實行懲罰性屠殺。[2]該單位總計殺害了約26,000名猶太人。[4]在所有行動中,最為顯著的莫過於該單位參與對里加猶太區英語Riga Ghetto猶太人的大規模屠殺,以及於1941年11月30日至12月8日間參與倫布拉大屠殺英語Rumbula massacre,對象是自德國遭到驅逐的數千名猶太人。突擊隊的部分隊員也在薩拉斯皮爾斯集中營英語Salaspils concentration camp內擔任守衛。[5]

納粹政權透過發佈新聞影片等方式,企圖建立波羅的海地區的大屠殺是當地自發性、非納粹主導的活動的假象。在這些新聞影片中,阿拉斯突擊隊在1941年7月4日焚毀里加猶太會堂英語Burning of the Riga synagogues的事件中扮演着相當重要的角色。為了紀念此事件,今日的拉脫維亞選定該日為大屠殺紀念日英語Holocaust Memorial Days

在參與屠殺猶太人的行動時,該單位的總成員數約為300至500人,並在參與1942年的反游擊隊行動中成長至1,500人的高峰。在戰爭的最後階段,該單位被解散,其成員則編入拉脫維亞軍團內。

起訴

[編輯]

雖然成功地在戰後的西德藏匿了數十年,維克托斯·阿拉斯最終仍被逮捕受審,並為他所犯下的罪行入監服刑。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在內的西方政府均試圖將前阿拉斯突擊隊軍官康拉斯·卡雷斯英語Konrāds Kalējs引渡至拉脫維亞接受種族滅絕審判。[6]不過,卡雷斯在引渡程序完成前便於2001年逝世;他到臨終前仍然堅稱自己是無辜的,聲稱當猶太人大屠殺於1941年在波羅的海地區發生時,他不是在東方戰線上抵抗俄國人的入侵,就是在大學裏就學。拉脫維亞大屠殺歷史學家安德魯·埃茨爾蓋里斯英語Andrew Ezergailis估計約三分之一的阿拉斯突擊隊成員,也就是在最大人數1,500人中的500人曾積極地參與屠殺猶太人;不過他也表示一個人不應該僅僅因為參與組織而被依反人道罪定罪。[7]

參見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1. ^ Breitman, Richard. Himmler and the 'Terrible Secret' among the Executioner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istory (Sage Publications). Sep 1991, 26 (3/4): 431–451. JSTOR 260654. doi:10.1177/002200949102600305. 
  2. ^ 2.0 2.1 2.2 Ruth Bettina Birn and Volker Riess.
  3. ^ Angrick, Andrej; Klein, Peter. The "Final Solution" in Riga: Exploitation and Annihilation, 1941-1944. Volume 14 of Studies on War and Genocide. 2009: 65–70. ISBN 9781845456085. 
  4. ^ Andrew Ezergailis. The Holocaust in Latvia, 1941-1944. Historical Institute of Latvia, Riga ; United States Holocaust Memorial Museum; Washington, DC. 1996. OCLC 33403580. 
  5. ^ Strods, Heinrihs. Salaspils koncentrācijas nometne (1944. gada oktobris – 1944. gada septembris. Yearbook of the Occupation Museum of Latvia. 2000, 2000: 87–153. ISSN 1407-6330 (拉脫維亞語). 
  6. ^ Konrad Kalejs: Target for Nazi hunters.. BBC News. 2000-01-03 [2016-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2). 
  7. ^ Kalejs Not Necessarily Implicated, Reuters News Service, filed January 13, 2000, Canberra

延伸閱讀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