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陳珪 (將領)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陳珪(1335年—1419年),河南行省揚州路泰州(今江蘇省泰興縣)人。明朝軍事將領。

洪武年間,陳珪跟從大將軍徐達平定中原,授龍虎衛百戶,改燕山中護衛。之後跟從朱棣北征任前鋒,進副千戶。之後,靖難之役中,跟從朱棣起兵,積功至指揮同知。之後回北平輔助世子守衛。累遷都督僉事,封泰寧侯,祿千二百石。永樂四年,開始修建北京宮殿。[1]永樂八年,明成祖北征,其與駙馬都尉袁容輔助趙王留守北京。十五年命鑄繕工印給陳珪,兼掌行在後府。永樂十七年去世,贈靖國公,謚忠襄[2]

家庭

[編輯]

父親:

子孫:[3]

侯爵世系

[編輯]

陳珪於建文四年(1402年)受封泰寧侯,子孫世代承襲,約歷十世十四代,至明亡而國絕。

泰寧侯世系[4]

第一代:陳珪,建文四年(1402年)封泰寧侯,予世券。永樂十七年(1419年)去世,追封靖國公,諡號「忠襄」。

第二代:陳瑜,陳珪之子,永樂十七年(1419年)襲爵。永樂二十年(1422年)因罪下獄而死。

第三代:陳鍾,陳璽之子、陳瑜之侄,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襲爵。宣德五年(1430年)去世。

第四代:陳灝,陳鍾之子,宣德五年(1430年)襲爵。宣德七年(1432年)去世。

第五代:陳瀛,陳灝之弟,宣德十年(1435年)襲爵。正統十四年(1449年)戰死,追封寧國公,諡號「恭愍」。

第六代:陳涇,陳瀛之弟,正統十四年(1449年)襲爵。成化八年(1472年)去世。

第七代:陳桓,陳涇之子,成化八年(1472年)十二月襲爵。弘治七年(1494年)去世。

第八代:陳璇,陳桓之子,弘治七年(1494年)襲爵。正德元年(1506年)去世。

第九代:陳儒,陳璇之子,正德七年(1512年)襲爵。嘉靖十二年(1534年)去世。

第十代:陳璉,陳儒之叔,嘉靖十三年(1535年)襲爵。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去世。

第十一代:陳㻞,陳璉之弟,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襲爵。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十二月去世。

第十二代:陳良弼,陳㻞之子,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襲爵。至天啟元年(1621年)仍在世。

第十三代:陳聞禮,良弼之子,卒年不詳。約於天啟(1621年-1627年)年間襲爵、去世。

第十四代:陳延祚,聞禮之子,卒年不詳。天啟(1621年-1627年)年間襲爵。至崇禎元年(1628年)仍在世。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明史卷一百四十六》,出自《明史

參考文獻

[編輯]
  1. ^ 《永樂實錄》永樂四年閏七月,「命泰寧侯陳珪、北京行部侍郎張思恭督軍民匠造磚瓦。人月給米五斗。命工部征天下諸色匠作,在京諸衛及河南、山東、陝西、山西都司、中都留守司、直隸各衛選軍士,河南、山東、陝西、山西等布政司、直隸鳳陽、淮安、揚州、廬州、安慶、徐州、和州選民丁,明年五月俱赴北京聽役,率半年更代,人月給米五斗。其徵發軍民之處一應差役及閘辦銀課等項,悉令停止。」
  2. ^ 明史》(卷146):「陳珪,泰州人。洪武初,從大將軍徐達平中原,授龍虎衛百戶,改燕山中護衛。從成祖出塞為前鋒,進副千戶。已,從起兵,積功至指揮同知。還佐世子居守。累遷都督僉事,封泰寧侯,祿千二百石。佐世子居守如故。永樂四年董建北京宮殿,經畫有條理,甚見獎重。八年,帝北征,偕駙馬都尉袁容輔趙王留守北京。十五年命鑄繕工印給珪,並設官屬,兼掌行在後府。十七年四月卒,年八十五。贈靖國公,謚忠襄。」
  3. ^ 《明史》(卷106)功臣世表二
  4. ^ 名山藏/卷之四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