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可比符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在數論中,雅可比符號勒讓德符號的一種推廣,首先由普魯士數學家卡爾·雅可比在1837年引進[1]。雅可比符號在數論中的各個分支中都有應用,尤其是在計算數論的素性檢驗大數分解以及密碼學中有重要作用。

定義[編輯]

勒讓德符號是對於所有的正整數 和所有的素數 定義的。

如果p整除a;
如果存在整數 使得 且p不整除a
如果不存在整數 使得
.
.
.

時,稱 是模的二次剩餘;當 時,稱 是模的二次非剩餘。

運用勒讓德符號計算時要將 分解成標準形式,計算上十分麻煩,因此產生了雅可比符號

是一個正奇數,其質因數分解式為 ,並且正整數 滿足 那麼定義

參見[編輯]

註釋[編輯]

  1. ^ C.G.J.Jacobi "Uber die Kreisteilung und ihre Anwendung auf die Zahlentheorie", Bericht Ak. Wiss. Berlin (1837) pp 127-136

參考來源[編輯]

  • Ireland, Kenneth; Rosen, Michael, A Classical Introduction to Modern Number Theory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Springer, 1990, ISBN 0-387-97329-X 
  • Gauss, Carl Friedrich; Maser, H. (translator into German), Untersuchungen uber hohere Arithmetik (Disquisitiones Arithemeticae & other papers on number theory) (Second edition), New York: Chelsea, 1965, ISBN 0-8284-0191-8 
  • Gauss, Carl Friedrich; Clarke, Arthur A. (translator into English), Disquisitiones Arithemeticae (Second, corrected edition), New York: Springer, 1986, ISBN 0387962549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