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草稿:大清內閣總理大臣選舉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大清內閣總理大臣選舉是1911年11月8日舉行的大清內閣總理大臣選舉。結果由袁世凱勝出。

大清內閣總理大臣選舉

1911年11月8日

合計共有議員87席
  第一大黨 第二大黨 第三大黨
 
領袖 袁世凱 黃興 岑春煊
政黨 無黨籍 中國同盟會 無黨籍
選後席次 78席 2席 2席

  第四大黨 第五大黨 第六大黨
 
領袖 王人文 梁啓超 錫良
政黨 無黨籍 憲友會 無黨籍
選後席次 2席 1席 1席

  第七大黨
 
領袖 那彥圖
政黨 無黨籍
選後席次 1席



法律規定[編輯]

1911年11月2日,資政院通過《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並於次日上奏[1],由清廷頒發,刊「內閣官報」宣統3年9月13日第73號第146至147頁。其中第八條規定「總理大臣國會公舉,皇帝任命。其他國務大臣,由總理大臣推舉,皇帝任命。皇族不得為總理大臣及其它國務大臣並各省行政長官」。

選舉舉行[編輯]

1911年11月8日,資政院以不記名投票的形式進行了內閣總理大臣的選舉,到場議員共87人。下午4點開始選舉,投票結果如下:有效票87張,岑春煊得2票,黃興得2票,梁啓超得1票,錫良得1票,王人文得2票,那彥圖得1票,袁世凱得78票。袁世凱當選[2]

爭議[編輯]

根據《資政院章程》規定「資政院會議。非有議員過半數到會。不得開議」,而當天僅有87人到場,因而,嚴格來講,這是一場無效選舉。遵照《資政院章程》,袁世凱是不能出任總理的。但資政院卻奏報清廷,清廷則據以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了。

參考資料[編輯]

  1. ^ 折奏:资政院第六次会议纪事. 協和報. 1911-11-03, (第07期): 14 [2024-05-03] –透過全國報刊索引. 
  2. ^ 折奏:资政院第九次议案纪事录. 協和報. 1911-11-09, (第09期): 17 [2024-05-03] –透過全國報刊索引.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