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戰車/精選條目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精選條目

T-64主戰坦克是蘇聯在1960年代研發的主戰坦克,是歷史上第一款第三代主戰坦克,僅在蘇聯及解體後的多個獨聯體國家中服役。這款坦克裝備只在一些前線軍區部隊裏。儘管T-64不像T-72主戰坦克那樣被多個國家裝備和發展,但卻是蘇聯(包括解體後分離出來的俄羅斯烏克蘭)日後的現代化坦克(如T-80T-84)的基礎。T-64坦克的最大技術革新就是裝備了一門自動供彈的115毫米滑膛炮(後升級為125毫米),讓坦克不需要專職供彈手(副炮手),從而使乘員從4名減少到3名,這樣可以減少了坦克體積和重量。蘇聯視這款坦克為鎮國之寶,因此關於這款坦克的消息一直被嚴密封鎖。直到1970年3月,西方的情報人員才從當時在白俄羅斯展開的軍事演習的照片中發現這款神秘的坦克。



T-80前蘇聯研製的主戰坦克,由T-64發展而來,自1976年服役至今,外號「飛行坦克」。這是歷史上第一款量產的全燃氣渦輪動力主戰坦克。由於T-80的研發生產單位分佈在俄羅斯烏克蘭,因此蘇聯解體後兩國獨立繼續發展T-80系列,並衍生出T-80U(俄羅斯)、T-84(烏克蘭)等新型號。除了俄羅斯、烏克蘭等前蘇聯國家,塞浦路斯巴基斯坦韓國等國也有T-80及各種衍生型號服役。



四號坦克納粹德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生產的一款中型坦克。它原本設計目的是支援步兵,並與專門執行反戰車任務的三號坦克協同作戰。在三號坦克的整體性能逐漸不敷二次大戰中期裝甲戰鬥需要時,四號坦克因所使用的技術較為成熟而比三號坦克有更大的改良空間,因此在不斷改進的過程中,四號戰車逐漸成為裝甲師裝備的主力車種。此時的四號坦克的素質比盟軍大部分坦克更佳,甚至被盟軍的士兵稱為四號特殊型。四號坦克較大的改良空間亦使其經常被改造,成為用途最廣泛的坦克,既有改造為突擊砲驅逐戰車,也有改造為彈藥運送車、架橋坦克等。從投產至二戰結束,德國共製造了逾8,800輛四號坦克或其改造型。四號坦克參加了幾乎所有戰役,而且表現出相當的可靠性,沒有像豹式坦克初期型號有大量的技術問題,被德軍裝甲兵暱稱為「軍馬」。四號坦克除了由德國自行使用,亦有出口至其它國家,甚至二戰結束後仍有國家將其投入戰爭。



T-34坦克蘇聯1940年1958年生產的中型坦克。其主要型號有裝上76.2毫米炮的T-34/76和85毫米炮的T-34/85,兩者的炮塔設計並不相同。T-34的設計思路皆對後世的坦克發展有着深遠及革命性的影響。在巴巴羅薩作戰中,德軍現役戰車的主炮都不能在500米的距離擊穿T-34,但T-34的F-34 76.2mm主炮卻能在1000米的距離擊穿德軍三號和四號戰車。而且其高航程和闊履帶更令T-34享有在俄國惡劣地貌上的高機動力。T-34坦克在軍事上的影響包括裝甲部隊戰術方面,以及裝甲車輛設計方面。

裝甲部隊戰術方面,T-34在二戰期間做到單型號的多功能性。T-34可根據其所屬部隊的不同,兼顧機動縱深作戰,偵查以及步兵支援。前者由坦克軍中的坦克旅負責,步兵支援由機械化軍中的獨立坦克團負責。裝甲車輛設計方面,T-34坦克使多國設計師認識到傾斜裝甲的重要性。T-34坦克60°傾斜的前裝甲,意味着與一般垂直裝甲使用相同厚度的裝甲板時,60°傾斜裝甲的實際厚度可以為前者的兩倍。而且傾斜的裝甲更容易引起跳彈英語Ricochet而不被貫穿。



T3克里斯蒂坦克(英語:Christie T3)是由美國工程師約翰·沃爾特·克里斯蒂研發的一款輕型坦克。他在研發出這款坦克之前曾先後研發出一些如M1919、M1921等款式相近的坦克,但是這些坦克與T3坦克都未能得到美國軍方的青睞。T3坦克的特點有二:一是乘員可以在履帶或負重輪這兩種系統中任選選一種作為流動裝置;二是它安裝了一種名為克里斯蒂懸吊懸吊系統。「克里斯蒂懸吊」的越野性能和可靠性都優於當時的主流懸吊裝置。雖然美軍沒有採納T3坦克,但這仍不影響T3克里斯蒂坦克對同時代的坦克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蘇聯英國都曾經將這款坦克的技術應用於本國的坦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