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林宅血案
外觀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
|||||||||||||||||||||||||||||||||
---|---|---|---|---|---|---|---|---|---|---|---|---|---|---|---|---|---|---|---|---|---|---|---|---|---|---|---|---|---|---|---|---|---|
|
重點重整
[編輯]- 本案超過法定追訴期。(日後即使警方追出兇手身分或兇手出面自首,都已不必負擔法律責任。)
- 兇嫌犯案的動機不明確,當時的事件關係人,林義雄先生已在獄中?
- 血案前一日,林義雄母親在會見林義雄之後批評國民黨有關單位刑求?
- 現今的執政黨民進黨質疑當時的執政黨國民黨,當時曾派員全天候情治單位監控林宅,所以認為可能對於血案知情或涉案。
- 現今的兩位總統候選人,都要求續查「林宅血案」等懸案……。
- 林宅血案發生當時,老蔣已往生超過5年,而如果蔣經國有指使或暗示而涉案的話,總統府與相關情治單位應留下蛛絲馬跡。但阿扁已執政7年多,至今卻什麼也沒查出來。
—P1ayer 2007年10月15日 (一) 07:17 (UTC)
- 補充參考資料:
- 【自由時報】根據我國刑法規定,已超過對兇手的追訴權時效,日後即使警方追出兇手身分或兇手出面自首,都已不必負擔法律責任。
- 【中央社】續查林宅血案?綠營籲成立冤案調查委員會
- 題外話,關於陳啟禮暗殺江南,是誰放出來的?是誰要抓他?
- 其他的,請自行上Google查詢。
- 這是一件具有爭議性議題的刑事案件,如果您有意見的話,請提出可以查證的資料出處。希望不會再看到編輯戰。
—P1ayer 2007年10月15日 (一) 08:43 (UTC)
- 如果要補充內容者,建議能提供消息來源的出處,以供查證。不然現今的條目內文,看起來真的很像廉價小說,以個人臆測或自由心證者居多。-P1ayer (留言) 2007年12月14日 (五) 04:08 (UTC)
打給金琴餐廳的電話
[編輯]林宅血案疑兇電話紀錄 一年後才曝光這篇報導一開始提到重啟調查,接着"一項機密資料顯示,前警備總部在命案發生時,曾截聽到應是兇手的一名男子,由林宅撥出一通電話至台北市「金琴餐廳」,但此案最重要的線索竟在案發一年後,國家安全局才告知專案小組"。這幾段話有幾點問題:
- 依照前後文可以解讀為一年後才告知這件事情是寫在重啟調查報告裏面的,但這篇是2009年6月的報導,重啟調查到7月底才結束。
- 既然這項消息不是來自重啟調查報告,就只能是報導所稱"機密資料"而來,等於來源不明。
- 報導中有一段"檢方權威消息人士說,案發後查案陷膠着,但一年後,即民國七十年四月的一次林宅血案專案會議中卻出現一項紀錄",此紀錄內容即為有人打電話給金琴餐廳。這段報導放在這裏又意義不明:
- 似乎是想表示所謂的機密資料其實就是這專案會議的紀錄
- 此記錄只說了有人打電話給金琴餐廳,而不是說專案小組在這時間點才得知有人給金琴餐廳打電話
- 報導末段敘述"從林宅打電話到金琴餐廳這條線索,警方當年確已深入追查,但無法突破,最後才放棄"。所以警方並不是過了一年才去追這個線索,末段和首段講的事情居然完全相反。
- 重啟調查報告內載明專案小組於案發隔日即被告知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171.223.221(對話)於2014年7月1日 (二) 03:11加入。
Youtube影片連結
[編輯]- 維基百科:版權資訊#連結到有版權的材料的方針寫明:「一般來說,你連結一個有版權的材料沒有任何問題,如果有些材料不允許這麼做,那麼就不要進行連結。否則,相關法律糾紛將破壞本協作計劃。」我沒看到任何不允許。
- 譬如成立目的即在打破統媒壟斷而掩蓋資訊真相的TWIMI 獨立媒體 http://www.twimi.net 所攝錄上傳的立法委員管碧玲公聽會,該媒體已註明「TWIMI | 獨立媒體 http://www.twimi.net (轉貼請保留此連結)」
- 民視新聞頻道也是「標準 YouTube 授權」,並不存在不得連結之理由。
- 連結到這類新聞影片網址只是引註以供查證或瞭解主題, 並非如某些條目全文抄錄歌詞, 不涉侵害版權。
- 《著作權法》
- 第 52 條:為報導、評論、教學、研究或其他正當目的之必要,在合理範圍內,得引用已公開發表之著作。
- 第 64 條:依第五十二條規定利用他人著作者,應明示其出處。前項明示出處,就著作人之姓名或名稱,應以合理之方式為之。
- 第 65 條:著作之合理使用,不構成著作財產權之侵害。著作之利用是否合於第四十四條至第六十三條所定之合理範圍或其他合理使用之情形,應審酌一切情狀,尤應注意下列事項,以為判斷之基準:
- 一、利用之目的及性質,包括係為商業目的或非營利教育目的。
- 二、著作之性質。
- 三、所利用之質量及其在整個著作所佔之比例。
- 四、利用結果對著作潛在市場與現在價值之影響。
- 我學法律、有實務經驗、也瞭解過智財相關法律,我查過臺灣全國從無因此類教育性使用連結而違反著作權法之判決,我不認為這裏已註明來源的連結引註有什麼問題或法律疑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