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模板討論:CGroup/地名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按國家區別[編輯]

是否應該按照國家建立不同轉換模塊?否則很多地方性條目,太浪費伺服器資源—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3月16日 (一) 14:35 (UTC)[回覆]

但也要考慮實際使用時,怎樣才方便編輯。由於維基的NPOV,同一個條目內,提及的地方名字遍及七大洲也不出奇。如果集中一個轉換模板,比較方便知道一個條目有無需要使用這個模板;如果分散,那就比較麻煩了。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09年9月9日 (三) 13:43 (UTC)[回覆]

Australia[編輯]

Australia 在台灣較正式的狀況下稱為澳大利亞,但口語習慣上通常說澳洲,兩種譯名都通用,無需將台灣正體強制設定為澳洲。可參考中華民國外交部網頁。--jitcji (留言) 2011年9月4日 (日) 12:59 (UTC)[回覆]

就大多數台灣傳媒來說,使用澳洲稱呼更多。根據台港的習慣,一般民間約定俗成的叫法更能體現當地用詞,這種體現在當地主流傳媒上尤為明顯。 —— 自由華夏留言2012年3月15日 (四) 01:14 (UTC)[回覆]

三個首都的台灣譯名[編輯]

  1. Bandar Seri Begawan,台灣正體為「斯里百加灣市」,請見中華民國外交部 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83&ctnode=1131&mp=1
  2. Dar es Salaam,台灣正體為「沙蘭港」,請見中華民國外交部 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246&ctnode=1131&mp=1
  3. Nicosia,台灣正體為「尼柯西亞」,請見中華民國外交部 http://www.mofa.gov.tw/webapp/ct.asp?xItem=186&ctnode=1131&mp=1

--jitcji (留言) 2011年9月19日 (一) 04:33 (UTC)[回覆]


關於涉韓轉換[編輯]

若在「朝鮮」與「北韓」之間設置轉換,容易出現「北韓半島」、「李氏北韓」之類的錯誤轉換。故建議:應在「北朝鮮」與「北韓」之間設置轉換……

——自由華夏留言2012年5月6日 (日) 02:31 (UTC)[回覆]

錯誤轉換:「朝鲜」的大陸簡體[編輯]

{{editprotected}}

目前在{{CGroup/地名}}中關於「North Korea」的大陸簡體表述是「北朝鮮」,但是實際上大陸的叫法是「朝鮮」,然而如果在轉換表中改為「朝鮮」,則在繁體模式下的「李氏朝鮮」等詞語會變成「李氏北韓」,希望管理員能糾正此問題。--Jack No1留言 悠悠地唱着最炫民族風,讓愛捲走所有的塵埃…… 2012年5月13日 (日) 07:54 (UTC)[回覆]

抱歉,請給出一個錯誤轉換的具體例子?--Jimmy Xu  ·  · 2012年8月25日 (六) 07:40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