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Fire-and-Ice/沙盒/74
評維基百科社群的閉站投票
[編輯]2024年7月,亞洲國際新聞(ANI)起訴維基媒體基金會(WMF),指控維基百科發佈關於ANI的虛假、誤導、誹謗性內容。10月21日,WMF按照印度德里法院命令,暫時關閉了英文維基百科條目「亞洲國際新聞訴維基媒體基金會案」(Asian News International vs. Wikimedia Foundation)及其討論頁,這是基金會首次關閉英文維基百科的條目。但是英文維基社群仍在其他討論頁繼續討論此事。11月3日,一位涉案的印度編輯通過其他用戶匿名發表評論,其中提到「他們(WMF)一直表示可能會在11月8日之前以密封的方式披露編輯詳細信息」。[1]11月7日,英維編者發起了一篇公開聯名信,目前(11月15日)有九百多人簽名,以表達對WMF考慮泄露用戶信息的關切。[2]11月11日,德里法院命令基金會在七天內向法院披露編輯個人信息。
UTC時間11月14日17:29,英文維基百科的編輯發起了一項動議(RFC),投票是否黑屏閉站兩天,以抗議可能出現的基金會泄露編輯個人信息。UTC時間11月15日17:56,該RFC因反對者眾多被關閉。該投票的結果是88票贊成、150票反對、12票中立。[3]
英維編輯的閉站企圖為何失敗?當然,歸根結底是因為整個英文維基百科用戶群並不十分激進,大多數用戶相信基金會仍在保護他們的利益,閉站抗議為時過早。然而,也可以注意到動議發起者的誤會,他誤以為該社群足夠激進,能夠通過這一動議。迅速響應動議發起者預討論的人傾向較為激進,誤導了發起者,他又想迅速進入閉站狀態,所以倉促發起了動議。在動議發起之初,支持者很快累積了40張支持票,似乎遙遙領先於反對者。但問題在於,支持者是一群長期關心該案件的人,而大多數編輯因動議的發起而進入投票,卻更加傾向保守行事,因此很快扭轉了票數比例。
似乎戲劇性但又不出意外的是,中文維基百科的閉站投票出現了類似情況。投票發起者認為,「討論已經將近七日。觀察到沒有人明確反對閉站」。然而,反對者只是不會在投票發起之前反對閉站。目前反對票也已經超過了支持票。[4]反對方的理由也和英維反對者的理由如出一轍,有「遵守法律」論、「尊重基金會僱傭的法律專業人士」論、「為時過早」論、「閉站無意義」論、「閉站損害讀者權益」論、「事不關己」論,等等。雖然還有「基金會不能包庇罪犯」和「編輯維基百科是基金會給予的privilege」等中維獨有觀點。
從表面上看,維基百科編輯群體是一盤散沙,難以通過任何決定,連何種比例的支持票能夠決定閉站都不清楚。有反對者宣佈,75%支持率才足以推動閉站(英維方面有相同言論)。而支持者或許只要爭得多數比例,就會宣佈該比例足以閉站。在歷史上,英文維基百科唯一一次閉站是2012年抗議美國反盜版法(見維基百科:抗議SOPA行動),俄文維基百科也在2012年閉站抗議過俄羅斯國家杜馬的互聯網限制法案。
觀察英維反對票的理由,不難產生一個疑問:哪怕基金會被確認泄露了編輯的身份信息,是否足以導致維基百科任何語言區的閉站?畢竟,持有「遵守法律」、「閉站無意義」、「事不關己」等始終有效論點的反對票,似乎為數不少。
德里法院命令的截止日期已經過去,但基金會是否遵守仍不明朗。然而,維基百科的命運仍取決於基金會的選擇。
參考
[編輯]- ^ en:Wikipedia:Community response to Asian News International vs. Wikimedia Foundation:「They've consistently stated (as recently as today) that they may disclose editor details in a sealed cover by November 8.」
- ^ en:Wikipedia:2024 open letter to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 ^ en:Wikipedia:Requests for comment/2024 Wikipedia blackout
- ^ 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WMF考慮向印度法院披露編輯身份信息,本站是否應該關站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