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Malaysian Chinese Museum
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館徽
Iamsky91/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在馬來西亞的位置
Iamsky91/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
位於史里肯邦安的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
成立2018年5月1日
地址1st Floor, Wisma Huazong, Lot 15285, Lebuhraya Sungai Besi, 43300 Seri Kembangan, Selangor Darul Ehsan, Malaysia.
坐標3°00′20″N 101°43′35″E / 3.005612°N 101.726305°E / 3.005612; 101.726305
類型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直屬事業單位、民辦博物館
館長丹斯里吳德芳
策展人林家豪
網站https://www.facebook.com/MalaysianChineseMuseum/

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全稱丹斯里拿督斯里謝富年博士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簡稱華博,位於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史里肯邦安華總大廈內第一層。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是馬來西亞首家全面展示該國華人歷史及發展現狀的博物館。2011年11月由丹斯里拿督吳德芳博士倡議並開展籌備工作;2017年8月正式動工,並於2018年3月落成,2018年5月1日開始對外開放[1][2][3]。該館前後共籌備七年,耗資馬幣六百萬令吉,其中馬幣五百萬令吉由丹斯里拿督斯里謝富年博士贊助[4]

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建築面積達10550平方尺,設有16個常設展區,現有藏品近1000件(套)。常設展覽展示馬來西亞華人從移民南遷、落地生根到參與獨立建國的歷史過程以及馬來西亞華人獨有的文化遺產,以歷史傳統與現代視角結合的理念,運用圖文結合、場景復原、藝術品創作、多媒體展示等手法輔助文物展示[5]

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為馬來西亞中華大會堂總會(華總)直屬公益性事業單位,旨在表揚馬來西亞華人在國家建設上無畏無私和不屈不撓的精神。該館以服務國家社會為己任,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歷史文化為一體,展覽內容中心思想在於弘揚該國華人在建國歷史中與各州統治者、各族人民和睦相處,互相扶持的精神,同時彰顯馬來西亞華人為國家所作出的犧牲與貢獻。

歷史[編輯]

緣起[編輯]

根據中國古代文獻記載,華人與南洋的接觸可追溯到兩千年前。在公元7世紀至13世紀(中國唐宋時期),就已有中國商人來此居住。到了15世紀的中國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開始了華人大規模移民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

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上半葉的大約100年間(中國清末民初時期),中國的腐敗積弱和戰爭饑荒的殘酷掀起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移民潮,導致大量華人湧入東南亞,當地華人人口激增。與此同時,英殖民者勢力逐漸擴散到整個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為了掠奪更多資源(如錫礦、橡膠),需要大量勞動力,從而引入大量華人勞工。

大批華人先賢為了改善生活而遷移到馬來西亞,除了少部分衣錦還鄉外,更多的是選擇落地生根,在腳下的那片土地繁衍後代。時至今日,馬來西亞華人人口約700萬人,佔全國總人口近四分之一,為馬來西亞第二大族群。經過世代先輩的努力,馬來西亞華人已經完全融入馬來西亞,積極參與政治、經濟、教育、文化、社會各領域的發展,為國家建設作出重大的貢獻和產生深遠的影響。

為了詳實記錄馬來西亞華人先賢移民歷史及參與國家建設的貢獻,華總作為該國華社民間的最高領導機構,遂決定於華總大廈內設立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該館之設立目的在於以文物史料真實展示馬來西亞華人歷史,弘揚華人無畏無私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同時體現華人與馬來人、印度人及少數民族友族同胞和睦相處,共同努力建設昌盛繁榮的馬來西亞之社會面貌。

建館歷程[編輯]

  • 2011年10月4日,丹斯里拿督斯里謝富年博士宣佈捐款馬幣五百萬令吉予華總[4]
  • 2011年11月,華總永久名譽會長丹斯里拿督吳德芳博士提出博物館計劃。
  • 2012年8月8日,華總建委會正式委任丹斯里拿督吳德芳博士為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委員會主席,並成立第一屆博物館籌備委員會。
  • 2012年11月,着手編輯《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史料匯編》。
  • 2013至2015年期間,拜訪馬來西亞全國十三州大會堂以及各大報社,徵集該國華人史料和文物。
  • 2014年4月2日,博物館籌備委員會重組,成立第二屆博物館委員會。
  • 2014年5月31日,為慶祝馬中建交40周年,馬來西亞時任首相拿督斯里納吉親自率領300人代表團訪問中國。當時在時任首相的見證下,與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中國人民大會堂簽署文化合作夥伴協議[6]
  • 2014年5月,獲時任中國僑聯主席林軍親筆書寫墨寶《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及宣佈贈送孔子石像[7][8]。另外,中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亦宣佈贈送鄭和銅像。
  • 2014年8月5日,與新華通訊社-馬來西亞分社簽署合作協議,於館內設立「新華影廊」,展示馬中兩國人民友好交往的珍貴歷史照片[9]
  • 2014年8月,與中國廣東華僑博物館簽署文化合作夥伴協議[10]
  • 2014年9月,分別與中國福建省廈門華僑博物院[11]泉州華僑歷史博物館[12]簽署文化合作夥伴協議。
  • 2014年10月14日,召開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工程招標說明會,邀請設計師參與博物館設計工程。
  • 2015年,多次走訪馬泰邊境、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徵集早期馬來西亞華人史料及文物。
  • 2015年5月17日,與新加坡國立南洋理工大學華裔館簽署文化合作夥伴協議。
  • 2016年1月20日,「新華影廊」牌匾移交儀式[13]
  • 2016年9月18日,正式推介首本出版物《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史料匯編》[14]
  • 2016年10月14日至16日,與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及新加坡國立南洋理工大學華裔館聯辦《孫中山150周年誕辰紀念圖片展》,作為首場對外合作展覽[15]
  • 2016年10月25日,成立第三屆博物館委員會,並正式委任Sculptureatwork作為博物館室內設計公司及裝修工程承包商。
  • 2016年12月15日,出版物《馬來西亞華人博物館史料匯編》榮獲馬來西亞國家書籍發展基金會所頒發的「年度國家書籍最高榮譽獎」[16]
  • 2017年5月13至21日,與鍾正山美術館及鄭和朵雲軒(馬六甲)藝術館合作,舉辦《鄭和睦鄰友好萬里航畫作展》[17][18]
  • 2017年8月10日,裝修工程正式動工。
  • 2017年12月11日,馬來西亞早期珍貴貨幣移交儀式,由收藏家符樹波先生捐贈[19]
  • 2018年1月29日,《紮根大馬》宣導影片推介禮[20]
  • 2018年3月,正式落成。
  • 2018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1][2][3]
  • 2018年9月26日,華總批准博物館擴建計劃,建成後面積將增至近40000平方尺[21]
  • 2018年11月8日,中國駐馬來西亞特命全權大使白天先生前往參訪,並宣佈撥款馬幣六萬令吉[22][23]

場館特色[編輯]

  • 馬來西亞全國首家全面展示馬來西亞華人歷史的博物館[24]
  • 馬來西亞最大的民辦華人歷史博物館
  • 馬來西亞首家使用增強現實(AR)技術的博物館[25]

常設展區[編輯]

  • 建館緣起、籌建過程與徵信錄
  • 馬中友誼 萬古長青 & 新華影廊

馬來西亞與中國自1974年建交以來,兩國領導頻繁互訪,使兩國在國際關係風雲的變幻中仍握緊雙手。展區展示兩國領導會面、合作及互助之歷史性照片,見證了馬中深厚的友誼。

  • 揚帆啟航 初登南洋

早在兩千多年前,中國人已開始遠渡重洋來到馬來西亞經商及活動。該國華人祖先在此登陸上岸,開啟了華人在這片土地上的新篇章。

  • 影片放映室:參觀引導視頻《紮根大馬》

《紮根大馬》細說着華人南來後落腳於馬來西亞,紮根在這片土地並開枝散葉的點點滴滴,帶領參觀者穿越時光隧道。

  • 出使西洋 華人南遷

中國明成祖派遣鄭和七次下西洋,曾多次駐留在馬六甲,大批華人隨鄭和下西洋來到東南亞,掀起了移民浪潮,馬來西亞華人人口激增。

  • 漂洋過海 落戶他鄉

中國清末民初時期,戰爭與饑荒不斷,人們選擇離鄉背井前往南洋,形成史上最大的移民潮。華人先祖移居,在這裏落地生根、卑微求存、辛勤勞動,對馬來西亞社會與經濟發展做出極大的貢獻。

  • 落地生根 百業興旺

「日久鄉即故鄉,晨昏須薦祖宗香」,馬來西亞華人融合當地習俗及自身文化,將其薪火相傳;同時開始經營起小生意,迄今成為當地的百年老行業。

  • 家國淪陷 英勇抗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打着「大東亞共榮圈」的口號侵略馬來西亞,開啟了三年零八個月的黑暗時期。馬來西亞華人與各族合作無間,英勇對抗破壞國家安寧的日本侵略者。

  • 風雲變色 迫遷家園

戰火不斷,人們的反殖民意識萌芽,展開了反殖民的武裝鬥爭。英殖民政府大力打擊,並迫使當地華人遷居至「華人新村」,形成華人聚居的社會面貌。

  • 獨立建國 共存共榮

馬來西亞華人與各族攜手合作,共同經歷風風雨雨,奮力爭取馬來西亞獨立建國。華人也從不間斷地致力鞏固與其他種族的關係,互相接納包容、共存共榮。

  • 針砭時弊 人民喉舌

華文報紙是華人的支柱之一,它記錄着華人與各族在馬來西亞的發展,也成為了反映民意、維護社會公義的管道。

  • 傳承文化 包容創新

隨着華人久居在馬來西亞,成為馬來西亞的一份子,華人祖先將自身文化傳統配合當地風俗民情,形成了與友族同胞文化相互包容,別具風味的馬來西亞文化。

  • 團結同心 共築華社

早期華人為了團結互助、聯絡感情與共謀發展,建立了各種社團。迄今,這些華人社團已成為了華人社會的領導機構。

  • 把根留住 維護華教

華人本着「再窮也不能窮教育」的理念,致力於發展華文教育,傳承中華文化。維護華教之路雖坎坷,但在華人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下,馬來西亞成為兩岸四地外華文教育體系最完善的國家與地區,成為了當地華社最大的驕傲。

  • 結語:和睦共處 同創未來

經歷數世紀的顛簸命運,馬來西亞成為當地華人心中不可動搖的家。作為馬來西亞公民,維護社會和諧安寧是其責任;不分族群、不分宗教,共同努力為國家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是其使命。

  • 文創商品空間

相關人物[編輯]

博物館委員會主席[編輯]

丹斯里拿督吳德芳博士(2012年至今)

主要贊助人[編輯]

丹斯里拿督斯里謝富年博士

執行主任[編輯]

林家豪(2016年至今)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华博5月1日开放,世华职员将率先参观. 星洲網 Sin Chew Daily. 2018-04-11. 
  2. ^ 2.0 2.1 华总大马华人博物馆开放试展. 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2018-05-01. 
  3. ^ 3.0 3.1 马来西亚首座民办华人博物馆试营业:展华人奋斗史. 中國僑網. 2018-05-02. 
  4. ^ 4.0 4.1 响应筹建大厦,谢富年捐华总500万. 星洲網. 2011-10-04. 
  5. ^ 有故事的馆. e南洋. 2018-06-29. 
  6. ^ 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与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签订友好文化合作伙伴协议.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7. ^ 中国侨联主席捎佳音,赠华总大厦孔子石像. 星洲網. 2014-06-02. 
  8. ^ 实地访华总新大厦,中国侨联赠孔子石像. 詩華日報. 2015-07-03. 
  9. ^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拟常设“新华影廊”. 新華網. 2014-08-05. 
  10. ^ 与中国合作获赠文物,华人博物馆筹建顺利. 星洲網. 2014-09-03. 
  11. ^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和厦门华侨博物院签约合作. 中國新聞網. 2014-09-09. 
  12. ^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与泉州侨史馆签约合作. 中國新聞網. 2014-09-09. 
  13. ^ 马来西亚华人博物馆将设立“新华影廊”纪念中马友好. 新華網. 2016-01-21. 
  14. ^ 耗时3年整理,记载先贤贡献,大马华人史料汇编出炉. 中國報. 2016-09-18. 
  15. ^ 纪念诞辰150周年,最完整孙中山图片展. 星洲網. 2016-10-13. 
  16. ^ 主编《大马华人博物馆史料汇编》,吴德芳获颁最高荣誉奖. e南洋. 2016-12-16. 
  17. ^ 马来西亚举办“郑和睦邻友好万里航”中马书画联展. 新華網. 2017-05-16. 
  18. ^ “郑和睦邻友好万里航”中马书画联展在吉隆坡举行. 新華網. 2017-05-14. 
  19. ^ 华人博物馆即将开放,符树波捐出马新古币珍品. 星洲網. 2017-12-12. 
  20. ^ 了解先辈扎根沧桑,华总推介华人博物馆宣导片. 星洲網. 2018-01-30. 
  21. ^ 方天兴:安排海外博物馆联展,华总决扩大华博. 星洲網. 2018-09-26. 
  22. ^ 开拓建设国家,大马历史中有华人. 中國報. 2018-11-09. 
  23. ^ 白天赞扬马来西亚华人是开拓者. 東方網. 2018-11-09. 
  24. ^ 马来西亚首座华人博物馆:筹备7年,修成正果. 華輿. 2018-07-20. 
  25. ^ 华博打破博物馆沉闷印象,AR看华人史. 星洲網. 2018-05-26.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