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典範條目/科隆戰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科隆戰爭是1583年至1588年德意志科隆地區爆發的舊教和新教之間的戰爭,導致神聖羅馬帝國歷史上的一個教會公國——科隆選侯國變得滿目瘡痍。它發生在德意志宗教改革和隨後的反宗教改革背景下。這場衝突考驗了1555年《奧格斯堡和約》中所包含的「教會保留」原則。最初,科隆總主教的軍隊是為了爭奪部分領土的控制權而鬥爭。複雜的封邑制和王朝封地使得地方性的爭鬥迅速擴大。1586年,衝突進一步擴大,舊教一方的西班牙軍隊和意大利傭兵直接介入,法國的亨利三世英格蘭的伊利沙伯一世則為新教軍隊方面提供財政和外交支持。戰爭結局最後有利於天主教,鞏固了維特爾斯巴赫家族在德意志西北部地區的權威,並促進了萊茵河下游的天主教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