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德效騫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德效騫
Homer Hasenpflug Dubs
出生(1892-03-28)1892年3月28日
 美國伊利諾州迪爾菲爾德
逝世1969年8月16日(1969歲—08—16)(77歲)
 英國牛津
母校芝加哥大學 (Ph.D.)
紐約協和神學院
哥倫比亞大學 (M.A.)
耶魯大學 (B.A.)
科學生涯
研究領域漢學中國宗教漢朝歷史
機構牛津大學
馬歇爾大學
著名學生霍克思

德效騫(英語:Homer Hasenpflug Dubs,1892年3月28日—1969年8月16日),號閔卿,又名德和美,美國漢學家。

生平

[編輯]

德效騫出生於伊利諾伊州迪爾菲爾德,年幼時隨父母赴中國傳教,童年時期在湖南度過。曾就讀於歐柏林大學耶魯大學,1914年自耶魯大學畢業。後又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碩士學位與紐約協和神學院神學碩士學位。1918年作為聖道會教士再次來到中國。[1]回國後,於1925年獲芝加哥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是對於荀子的研究。此後,他於1925年至1927年間在明尼蘇達大學任教,1927年至1934年間又前往馬歇爾學院(Marshall College)任教。[2]1934年至1947年間,他受美國學術團體協會(American Council of Learned Societies)之託翻譯班固的《漢書》。1947年他因《前漢史》(History of the Former Han Dynasty)前兩卷獲儒蓮獎。在《前漢史》第一卷出版後,他還任教於杜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哈特福德神學院(Hartford Seminary)等校。1947年後他赴英國牛津大學漢學教授(Chair of Chinese)。1959年退休,1969年在牛津逝世。[2]

著名觀點

[編輯]

羅馬漢朝曾有軍事接觸

[編輯]
帕提亞國王奧羅德斯二世(Orodes II of Parthia)將卡萊戰役中的羅馬俘虜送到馬爾吉安那,但這些俘虜後來下落不明。

德效騫推測,被送到帕提亞東部邊境地區的羅馬俘虜可能曾經與漢族士兵發生過衝突,[3]此假說稱為古羅馬第一軍團失蹤之謎

達布斯引用了班固漢書》所載「明日,前至郅支城都賴水上,離城三里,止營傅陳。望見單于城上立五采幡幟,數百人披甲乘城,又出百餘騎往來馳城下,步兵百餘人夾門魚鱗陳,講習用兵。」[4]他認為文中的魚鱗陣可能是指羅馬軍隊作戰時的龜甲陣,猜測這些被漢朝俘虜的士兵後來於永昌縣驪靬村定居下來。[5]

但是,達布斯的假設未為現代學者所接受。目前,無任何證據此假設,[6]而在測試驪靬村附近男性居民的去氧核糖核酸後,結果亦否定了此假設。[7]而且,張掖郡驪靬縣的建置年代亦早於郅支城之戰,因此驪靬縣不會因為羅馬戰俘而得名。

參考文獻

[編輯]
  1. ^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譯室. 《近代来华外国人名辞典》.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1. 
  2. ^ 2.0 2.1 Luther Carrington Goodrich. Homer Dubs (1892-1969),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29 (1970): 889-91.
  3. ^ Homer H. Dubs: "An Ancient Military Contact between Romans and Chinese",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hilology, Vol. 62, No. 3 (1941), pp. 322-330
  4. ^ 班固:《漢書》,卷七十. [2015-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0). 
  5. ^ Archaelogy.or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Italy Magazine[永久失效連結], Xinhu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The Daily Telegraph, 2 February 2007
  6. ^ Detailed analysis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7-10. by Ethan Gruber
  7. ^ Zhou R, An L, Wang X, Shao W, Lin G, Yu W, Yi L, Xu S, Xu J, Xie X, Testing the hypothesis of an ancient Roman soldier origin of the Liqian people in northwest China: a Y-chromosome perspective.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J Hum Genet. 2007; 52(7): 5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