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第五戰區
外觀
抗日戰爭第五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國民革命軍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五戰區所轄範圍為山東南部及江蘇北部,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五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1944年做過數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
1937年
[編輯]中國戰區首次劃分是於1937年8月。第五戰區劃分是以山東南部及江蘇北部,而該戰區司令長官為蔣中正兼任,副司令長官為韓復榘,轄有第3集團軍(集團軍司令韓復榘兼)及第5集團軍(集團軍司令顧祝同)。
1938年
[編輯]以上共轄27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不含特種部隊。
1939年
[編輯]- 司令長官李宗仁
- 副司令長官李品仙
- 炮兵指揮官 黃明潤
- 作戰地區為安徽西部湖北北部及河南南部
- 政治部主任韋永成 副主任張元良
- 文化工作委員會:主任錢俊瑞,委員孟憲章、劉江陵、李相符、夏石農、孫林、李伯余等
1944年
[編輯]- 司令長官李宗仁
- 副司令長官 孫震
- 參謀長:徐祖貽
- 副參謀長:王鴻韶
- 司令長官辦公室專任高級參謀:張壽齡中將;中將高級參謀:黃建平、林賜喜、喬商倫、溫翹生、李宗清等;少將高級參謀:莫敬修、王潤民、溫庭秀、梁壽笙
- 秘書室:少將秘書長:周天游 少將機要秘書:黃雪村
- 侍從室:中校參謀:韋志明
- 顧問室:顧問:石潁
- 機要室:少將主任李揚(兼電務科科長) 上校科長譚耀東
- 參謀處處長:吳仲直、高松元少將
- 第一科科長李克壯少將
- 第二科科長郭克壯少將
- 第三科科長梁家駒、郭銀光、霍冠南上校
- 第四科科長吳紀新
- 交通處處長:梁壽笙少將
- 第一科科長李心五上校
- 第二科科長王遵上校、唐真如
- 副官處處長:農之政少將 副處長:林紹宗
- 第一科科長姚明上校
- 第二科科長孫慕風上校
- 第三科科長潘林新上校
- 軍需處
- 軍務處 處長梁家齊(兼光谷警備司令)
- 衛生處
- 軍法分監部 負責人張壽齡
- 軍械處
- 軍紀督察處 負責人劉仲華
- 密查隊
- 軍統局湖北站(駐恩施,對外稱湖北省政府保安處第四科,站長朱若愚)江北分站(設在鄖陽,由鄖陽專員公署掩護,站長蕭慧佛)
- 第五戰區兵站總監部:總監石化龍/張超
- 第五戰區政治部(司令長官部調查室):主任韋永成 副主任張元良 秘書馮澍少將 上校秘書單鳴皋
- 第一科(情報)科長黃寶崇上校
- 第二科(總務)科長謝汝范上校
- 第三科(調查)科長龐郁生上校
- 戰區長官部特務團。轄高射機槍連
- 憲兵17團,團長劉家康
- 別動軍第六縱隊 指揮官徐志道/1943年秋岳獨遠,副指揮官聶、參謀長曲雲章,參謀主任張冠三。抗戰後改編為交警總隊
- 光谷警備司令部
- 第2集團軍:劉汝明
- 第21集團軍:李品仙
- 第22集團軍:孫震
- 直屬暨特種部隊
1945年
[編輯]1944年底,為防止共產黨軍隊在豫湘桂會戰後的新形成的敵占區擴大勢力,南北打通,蔣介石決定在大別山增設第十戰區,劉峙任第十戰區司令長官兼安徽省主席。李宗仁為保住桂系唯一的地盤安徽省,以讓出第五戰區為交換,轉任漢中行營主任。
-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劉峙
- 副司令長官:郭寄嶠、孫震
- 參謀長趙子立
- 副官處長王敬先
- 政治部主任楊晶
- 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劉汝明
- 第22集團軍:總司令:孫震
- 第四十七軍軍長:李宗舫 第104師 師長:楊顯名 第178師師長:李家英
- 第八十九軍軍長:顧錫九 第 20師 師長:譚乃大
- 第3縱隊司令:曾憲成
- 第6縱隊 司令:曹勗
- 第9縱隊 司令:李朗星
- 第六十九軍軍長:米文和 第181師 師長:張雨亭 暫28師師長:陳光然
- 炮16團團長:劉惇
- 工兵4團團長:吳仲湘
- 通信5團 團長:沈蘊存
- 憲17團團長:劉家康
- 別動隊司令:岳燭遠
- 第5兵站總監:張元濱
1945年抗戰勝利時
[編輯]第五戰區轄:
第五戰區受降區:安徽西部、湖北北部及河南南部。從信陽至鄭州的平漢路。1945年9月10日,胡宗南第一戰區前進指揮所裴昌會部搶先接收了鄭州、洛陽、開封;第31集團軍總司令王仲廉為豫北先遣軍總司令。
日俘集結地:郾城
1945年9月20日在漯河接受日本第12軍一部的投降。
改組
[編輯]1945年12月21日正式發表第五戰區改組為鄭州綏靖公署。
註釋
[編輯]- ^ 劉鳳翰:〈論抗戰期間國軍游擊隊與敵後戰場〉,《近代中國》第90期,刊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台北:聯經出版,1998年6月,ISBN 978-957-08-1826-0,
參考文獻
[編輯]- 何應欽,《日軍侵華八年抗戰史》,1982年,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 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