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鄧肯·格蘭特 (畫家)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鄧肯·格蘭特
出生鄧肯·詹姆斯·科羅爾·格蘭特
(1885-01-21)1885年1月21日
蘇格蘭因弗內斯郡阿維莫爾羅提穆爾莊園
逝世1978年5月8日(1978歲—05—08)(93歲)
英格蘭伯克郡
職業藝術家、設計師
知名於布盧姆茨伯里派成員
伴侶瓦妮莎·貝爾
大衛·加內特(後來成為女婿)
保羅·羅奇

鄧肯·詹姆斯·科羅爾·格蘭特(Duncan James Corrowr Grant,1885年1月21日—1978年5月8日)是一位英國畫家和紡織品、陶器、戲劇佈景和服裝設計師。布盧姆茨伯里派成員。

早年

[編輯]

格蘭特於1885年1月21日出生在蘇格蘭高地因弗內斯郡阿維莫爾的羅提穆爾莊園,他的父親巴特爾·格蘭特(Bartle Grant),是一名「一貧如洗」的陸軍少校,母親埃塞爾·伊莎貝爾·麥克尼爾(Ethel Isabel McNeil)[1][2][3]。1887年至1894年間,他們一家住在印度緬甸,每兩年回一次英國。在此期間,格蘭特接受家庭教師愛麗絲·貝茨(Alice Bates)的教育[4] 。他的祖父是約翰·彼得·格蘭特(John Peter Grant)爵士,羅提穆爾莊園的第十二任主人,曾任孟加拉省督。[5]

1894–1899年,格蘭特與魯伯特·布魯克一起就讀於拉格比的希爾布拉學校(Hillbrow School),在那裏聽了一位美術老師的授課,對日本版畫產生了興趣[4]。在此期間,格蘭特的學校假期是在奇西克的賀加斯府(Hogarth House),和他的祖母格蘭特夫人一起度過[4]。1899-1901年,他就讀於倫敦聖保羅中學 (as a boarder for two terms),他在那裏獲得了幾項藝術獎。[4]

藝術教育和歐洲影響

[編輯]

從大約1899/1900年到1906年,格蘭特與他的姑父和姑姑,理查德·斯特拉奇爵士(Richard Strachey)和簡·瑪麗亞·斯特拉奇夫人(Jane Maria Strachey)及其子女生活在一起。格蘭特年輕時,他陪同斯特拉奇夫人參加了「星期天繪畫」("picture Sunday"),這給了他會見著名畫家的機會。斯特拉奇夫人說服了格蘭特的父母,允許他接受藝術教育[4]; 1902年,格蘭特由他的姑姑送到威斯敏斯特藝術學院;在那裏學了三年[1]。在威斯敏斯特期間,格蘭特受到西蒙·布西(Simon Bussy)的鼓勵, 後者是一位法國畫家, 亨利·馬蒂斯 的終身好友,又娶了表姐多蘿西·斯特拉奇(Dorothy Strachey)[4]

1904–1905年冬天,格蘭特訪問了意大利,受哈里·斯特拉奇(Harry Strachey)的委託,他複製了佛羅倫薩 聖母聖衣聖殿 布蘭卡契小堂馬薩喬濕壁畫的一部分[4],還在烏菲茲美術館研究了皮耶羅·德拉·弗朗切斯卡的《費德里科·達·蒙特費爾特羅肖像》,是雙聯畫的一半。並對阿雷佐聖方濟各聖殿(Basilica di San Francesco)的皮耶羅濕壁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格蘭特回來後,在西蒙·布西的建議下,格蘭特在倫敦國家美術館複製了皮耶羅《耶穌降生》中的音樂家天使。[4]

讓·德·梅納斯、瓦妮莎·斯蒂芬、鄧肯·格蘭特、埃里克·西普曼,1922

1905年秋,在星期五俱樂部,皮帕·斯特拉奇(Pippa Strachey)將格蘭特介紹給了瓦妮莎·貝爾 (當時是瓦妮莎·斯蒂芬)[4] 。1906年起,由於一位阿姨送給格蘭特100英鎊的禮物,格蘭特在巴黎的調色板學院(Académie de La Palette),雅克-埃米爾·布蘭奇(Jacques-Émile Blanche)的學校學習了一年[4]。在此期間,他參觀了盧森堡博物館,看到其他繪畫,法國印象派卡耶博特收藏[4]

1907年1月,和1908年夏天,格蘭特在斯萊德美術學院學習了兩個學期[6]。1908年,格蘭特為一年前認識的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畫了一幅肖像,當時兩人正在奧克尼度假[4]。一年後,這一對在貝爾格雷夫路同居[6]

1909年,格蘭特在巴黎拜訪了米高·斯泰因和格特魯德·斯泰因兄妹,並參觀了他們的收藏,其中包括畢加索馬蒂斯 的畫作[4]。夏天,在西蒙·布西的介紹下,格蘭特親自拜訪了馬蒂斯,當時他住在巴黎郊區的克拉馬[4][6]

鄧肯·格蘭特在倫敦

[編輯]
鄧肯·格蘭特和約翰·梅納德·凱恩斯. 1913.

布盧姆茨伯里

[編輯]

1909年11月,格蘭特搬到了菲茨羅伊廣場21號,住在廣場西側二樓的兩個房間。[7]幾扇門外的菲茨羅伊廣場29號,住着阿德里安·斯蒂芬和弗吉尼亞·斯蒂芬(後來的弗吉尼亞·伍爾夫)姐弟。格蘭特後來回憶道:「阿德里安·斯蒂芬和我之間產生了一種親密的友誼,我只需輕輕敲一下窗戶就可以進去。女僕告訴弗吉尼亞「格蘭特先生無處不在」。但是,儘管我的訪問非常不規律,但它們越來越成為一種習慣,我想它們很快就變得足夠頻繁,足以逃避注意'[7]

1910年6月,格蘭特與周五俱樂部在阿爾卑斯俱樂部畫廊舉辦畫展[6]。同年晚些時候,格蘭特參觀羅傑·弗萊在倫敦梅費爾的格拉夫頓畫廊舉辦的「馬奈和後印象派畫家」展覽,其中包括保羅·高更、馬蒂斯和文森特·梵高等藝術家的作品,據說他對保羅·塞尚的畫作特別感興趣[6]

1911年夏天,羅傑·弗萊邀請格蘭特為伯勒理工學院(Borough Polytechnic Institute,現為倫敦南岸大學)重新裝修餐廳[6][8]。格蘭特創作了兩幅油畫,以配合「假日倫敦」的主題。兩幅畫《足球》和《洗澡》都受到了早期意大利藝術和拜占庭鑲嵌畫的影響[6]。格蘭特還利用了他對後印象派作品的接觸;《泰晤士報》報道了他對這些人物的描述,「格蘭特先生運用了他所有非凡的繪圖能力,來表現游泳的動作,而不是任何一個游泳運動員。」[9]

無畏艦騙局

[編輯]

1910年2月,格蘭特與賀拉斯·德·維爾·科爾(Horace de Vere Cole)、弗吉尼亞·斯蒂芬阿德里安·斯蒂芬等人偽裝成阿比西尼亞皇家代表團,登上無畏號戰列艦[8]。代表團受到了樂隊的歡迎,並參觀了戰列艦。無畏艦作為英國艦隊的旗艦,是惡作劇者的一個高調目標,因此,惡作劇一經發現就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8]

藝術生涯

[編輯]

格蘭特以其繪畫風格著稱,這是1910年在倫敦舉辦法國後印象派 展覽之後發展起來的。他經常與該團體的另一名成員,藝術評論家和藝術家羅傑·弗萊合作,並受其影響。弗萊除了畫風景畫肖像畫,還設計紡織品和陶瓷。

1913年弗萊創立歐米茄工作坊(Omega Workshops)後,格蘭特與瓦妮莎·貝爾成為聯合董事,當時瓦妮莎已與弗萊發生婚外戀。雖然格蘭特一直都是活躍的同性戀者,但他與瓦妮莎還是發生了戀情,他最後搬來,與她和她和丈夫克萊夫·貝爾的兩個兒子住在一起。1916年,格蘭特申請作為良心拒服兵役者,和他的新歡大衛·加內特去薩福克郡建立果園。兩人的申請最初都沒有成功,但最終中央法庭同意承認他們,條件是他們找到更合適的場所。瓦妮莎·貝爾在薩塞克斯郡的菲勒(Firle)附近建了一座房子,名為查爾斯頓農舍。她與克萊夫·貝爾的關係依然友好,貝爾經常與他們在一起住很長一段時間,有時還帶着自己的情婦瑪麗·哈欽森(Mary Hutchinson)。

聖保羅1941 (帝國戰爭博物館)
查爾斯頓農舍

1935年,格蘭特與當時近30位著名的英國藝術家一起入選,為當時正在蘇格蘭建造的皇家郵輪瑪麗王后號(RMS Queen Mary)提供藝術品。格蘭特受委託為頭等艙主休息室提供繪畫和紡織品。1936年初,他的作品安裝在休息室後,冠達郵輪公司(Cunard Line)的董事們對這艘船進行了巡視。當他們看到格蘭特的作品時,他們立即撤換了他的作品,下令將其移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格蘭特獲得戰爭藝術家諮詢委員會的短期委託,創作兩幅畫作,其中最著名的一幅畫描繪的是1941年倫敦大轟炸期間,從附近一座被炸建築的地下室看到的聖保羅座堂[10][11]

1950年代末,格蘭特受委託裝飾林肯座堂的羅素小堂(Russell Chantry)。格蘭特壁畫中的基督像以他的愛人保羅·羅奇(Paul Roche)為原型。1960年代,座堂當局關閉了小堂,多年來一直被用作儲藏室。格蘭特的壁畫最終得以修復,於20世紀90年代重新向公眾開放。[12][13]

個人生活

[編輯]
布盧姆茨伯里派成員:Lady Ottoline Morrell、瑪麗婭·妮斯、萊頓·斯特拉奇、鄧肯·格蘭特、瓦妮莎·貝爾

格蘭特早年的戀情完全是同性戀。他的愛人包括他的表哥、作家利頓·斯特雷奇、未來的政治家亞瑟·霍布豪斯(Arthur Hobhouse)和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他曾一度認為格蘭特是他一生的摯愛,因為他長得漂亮,頭腦獨到。通過斯特拉奇,格蘭特加入了布盧姆茨伯里派,在那裏他結識了許多這樣的好朋友,包括瓦妮莎·貝爾。他最終與瓦妮莎·貝爾生活在一起,雖然她是一名已婚女性,但她深深地愛上了他,在一天晚上成功地引誘了他;貝爾非常想要格蘭特的孩子,1918年春天她懷孕了。儘管人們普遍認為格蘭特與貝爾的性關係在安吉麗卡出生(1918年聖誕節)前的幾個月結束,但他們又繼續在一起生活了40多年。在那段時間裏,他們的關係主要是家人和創作夥伴;他們經常一起在同一個畫室作畫,讚揚和批評彼此的作品。

鄧肯·格蘭特, 1922

瓦妮莎·貝爾一起生活,並不會阻礙格蘭特與男性的戀情,無論是在安吉麗卡出生之前還是之後。安吉麗卡從小就相信瓦妮莎的丈夫克萊夫·貝爾是她的生父;她冠貝爾的姓氏,他對她的行為也從未有過不同的表現。鄧肯·格蘭特和瓦妮莎·貝爾建立了一段開放式關係, 儘管她本人顯然從未再有過任何進一步的婚外情。相比之下,鄧肯與其他男人發生了許多身體關係,和幾次認真的戀情,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大衛·加內特, 後來他與安吉麗卡結婚,並與她生下四個女兒,其中包括阿瑪麗莉絲·加內特(Amaryllis Garnett)。然而,格蘭特對貝爾的愛和尊重,使他一直陪伴在她身邊,直到1961年貝爾去世。

安吉麗卡寫道:「(格蘭特)是一個有雙性戀傾向的同性戀者。」[14]

晚年

[編輯]
鄧肯·格蘭特墓

在格蘭特的晚年,由他的愛人,詩人保羅·羅奇(Paul Roche ,1916-2007)照顧,他從1946年就認識他,使格蘭特在查爾斯頓保持了多年的習慣生活方式。格蘭特和羅奇的關係很牢固,甚至在1950年代羅什結婚並生下五個孩子以後也一直如此。羅奇成為格蘭特遺產的共同繼承人。1978年,格蘭特最後在羅奇的家中去世。

鄧肯·格蘭特的遺體安葬在東薩塞克斯郡西菲勒聖彼得教堂墓地的瓦妮莎·貝爾墓旁。

格蘭特也是兩次被第十三代戴薩特伯爵約翰·格蘭特(John Grant, 13th Earl of Dysart ,1946年出生)除名的第一個堂兄弟。

參考

[編輯]
  1. ^ 1.0 1.1 Watney, Simon. The Art of Duncan Grant. London: Berkswell. 1999: 21. ISBN 0-7195-5782-8. 
  2. ^ Ethel Isabel Grant (née McNeil) -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npg.org.uk. [16 June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1). 
  3. ^ Duncan James Corrowr Grant. geni_family_tree. [16 June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1).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Duncan Grant – A 90th Birthday Exhibition of Paintings. Edinburgh: Scottish National Gallery of Modern Art. 1975: ix–x. 
  5. ^ Frances Spalding (1998) Duncan Grant, A Biography, Random House UK ISBN 0-7126-6640-0
  6. ^ 6.0 6.1 6.2 6.3 6.4 6.5 6.6 Duncan Grant and His World. Wildenstein & Co Ltd. 1964. 
  7. ^ 7.0 7.1 Spalding, Frances. The Bloomsbury Group. London: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Publications. 2013: 55. ISBN 978-1-85514-476-7. 
  8. ^ 8.0 8.1 8.2 Duncan Grant – A 90th Birthday Exhibition of Paintings. Edinburgh: Scottish National Gallery of Modern Art. 1975: ix–xi. 
  9. ^ Borough Polytechnic murals: Grant and Fry | Tate. Tate Etc. [5 June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7). 
  10. ^ St Paul's 1941. Imperial War Museum: Our Collections. Imperial War Museum. [2019-0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02). 
  11. ^ Brain Foss. War Paint: Art, War, State and Identity in Britain, 1939–1945.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7. ISBN 978-0-300-10890-3. 
  12. ^ Claude J. Summers (編). Glbtq: An Encyclopedia of Gay, Lesbian, Bisexual, Transgender and Queer Culture (PDF). glbtq, Inc. 2004 [30 August 20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3-29). 
  13. ^ Cantus, Robjn. Duncan Grant in Lincoln. Inexpensive Progress. 2018-06-20 [2023-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4). 
  14. ^ Angelica Garnett, Deceived with Kindness (1984) p. 33 (in 1995 edition)
  • Duncan Grant is referenced with Isadora Duncan and Mary Garden in A Drunk Man Looks at the Thistle (1926) by Hugh MacDiarmid (lines 30–32).
  • Mémoires de Duncan Grant, un Highlander à Bloomsbury by Christian Soleil (2011), Monpetitéditeur, Paris.
  • Mémoires de Duncan Grant, A Bohemian Rhapsody by Christian Soleil (2012), Monpetitéditeur, Paris.
  • Bloomsbury's Outsider: A Life of David Garnett, by Sarah Knights (2015), Bloomsbury Reader, Paperback and Digital, ISBN 978-1-4482-1545-4, 632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