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式12厘米高射炮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式12公分高射炮
类型高射炮
原产地 大日本帝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43 - 1945
使用方 大日本帝国
参与战争/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
生产历史
研发日期1942 - 1943
生产日期1943 -1945
制造数量120
基本规格
重量19.8公吨
枪管长度6.71米(56倍径)

炮弹重量23.4公斤
口径120毫米
后膛水平滑块式炮栓
射击仰角-8度 - +90度
射速20发/分(理论射速)
15发/分(美军战后评估)
枪口初速853米/秒
有效射程对空高度8,500米/距离12,000米
最大射程对空高度11.400米/距离6,000米
对空最高射击高度14,000米
对地射程20,500米
供弹方式半自动进弹

三式12厘米高射炮三式12cm高射炮(3しき12せんちこうしやほう)太平洋战争中于昭和18年(1943年)制式化的日本帝国陆军高射炮。在日军量产的高射炮中,是少数能迎击飞行高度一万米以上的B-29轰炸机之防空火炮。生产总数约120门。三式12cm高射炮为于日本陆军中的通称,正式名称为三式十二糎高射炮[1]

开发[编辑]

日本帝国陆军在二战爆发前曾少量生产过中口径(105毫米)的十四年式十公分高射炮,但量产主力都是以野战防空为考量的野战高射炮,针对这点1939年日本陆军成立“对空战斗兵器研究委员会”,评估未来需求的防空武器,会中决定陆军需要一种口径120毫米、弹重20公斤、有效射高1万米、火炮初速860米/秒的防空炮。

陆军原本计划向德国引进Flak 40防空炮,但是提议未被采纳;直到1942年,因为日本正式和同盟国宣战,和德国之间的正常运输管道受阻,只能依靠潜舰等手段与德国之间保持运输。吨位有限的前提下,日本陆、海军为引进德国技术的协调问题成立陆海军技术委员会,直到1942年9月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日本陆军才知道海军已经开发出像八九式127毫米高射炮此种全电力操作且具备半自动装弹系统的防空武器。于是急忙与海军协调吸收相关技术制造新高射炮技术,并开发出三式高射炮;美军在战后统整的日军武器评估报告也叙述其进弹装置与炮身动力机组与九八式100毫米高射炮有高度雷同。

三式高射炮因为是陆上据点防御用的防空武器,所以重量略重。但还是有可利用九四式特殊重炮运搬车移动的款式,三式高射炮与之前陆军高射炮相较有不少突破:

  • 装备电气式的高性能高射瞄准具(雷达)
  • 装备自动装填装置
  • 炮身运动从齿轮式手摇机构更换为电动马达配合油压驱动的机力构造
  • 信管为采用时计式的机械信管

虽然看起来似乎是陆军的技术突破,但实际上包括半自动装填、120毫米炮、23公斤重的对空炮弹与定时信管,根本是十年式12公分高射炮及八九式的技术合体,完全是1930年代便已成熟的技术,却在1940年战争中期被陆军“重新开发”成为手头的防空主力,日本帝国军队由这项成功的合作案例反倒见证了军种内斗极盛造就国力虚耗的最佳写照。

运用[编辑]

三式高射炮于东京大阪神户北九州八幡制铁所、军需工场等重要都市・施设、及在南方最大的石油基地巨港配备,配发在东京的三式高射炮到战争结束时击落了10多架B-29轰炸机。但是由于生产速度缓慢,配发数量不足的结果大部分的高炮部队依然是以八八式7.5cm野战高射炮九九式8cm高射炮作为主力。

现存遗物[编辑]

现存的三式高射炮炮身
现存的三式高射炮炮口

在2008年,为兴建横滨环状北线铁路而进行土地探勘时,在横滨市的子安台公园(位于浅野中学校・高等学校内;二战时为陆军高射炮阵地)内挖掘出三式高射炮的部分组件,包括炮身。目前这些遗物在千叶市陆上自卫队高射学校日语陸上自衛隊高射学校展示。

关连项目[编辑]

外部链接[编辑]

备注[编辑]

  1. ^ 糎于日语中解作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