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里 (高雄市)

坐标22°37′25.2″N 120°21′49.4″E / 22.623667°N 120.363722°E / 22.623667; 120.363722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三民里
地图
坐标:22°37′27″N 120°21′48″E / 22.62422°N 120.36332°E / 22.62422; 120.36332
国家 中华民国
县市高雄市
乡镇市区凤山区
区划16邻
政府
 • 里长黄荣贵
 • 办公处光明路34巷16之1号
面积
 • 总计0.182996平方公里
人口(2023年9月)
 • 总计1,253人
 • 密度6,847.14人/平方公里
 • 户数531
 性别比:94.87
(男性610人,女性643人)
时区国家标准时间UTC+08:00
村里代码64000121051

三民里高雄市凤山区辖下的一个里,位于凤山区的中心。辖区面积0.182996平方公里,辖下共有16邻,共有531户住家,总人口为1,253人(至2023年9月止)[1]。三民里除了有凤山县新城东便门、东福桥、东福祠、打铁街等古迹及特色聚落外,还有大东湿地公园凤山溪大东文化艺术中心等著名的观光景点。

地理[编辑]

三民里位居高雄市凤山区之中心,凤山溪的西畔,为光远路横越,里境南部在清代凤山县城的范围里,所以包括有几个老地名。[2]东边有瑞兴里镇东里,南边有南兴里,西边与新兴里光明里相交,北边有北门里。三民里之名殆与“三民主义”有关,与三民路互为表里。

历史[编辑]

1946年凤山街改称为凤山镇,行政区辖有十五里,三民里为其中之一里。[3]

教育[编辑]

辖内有大东国民小学,于1938年4月1日创立,校名为大东公学校、1941年4月1日,大东公学校改名为大东国民小学、1946年12月,校名改为高雄县凤山镇大东国民学校、1957年8月,县府指定本校为民族精神教育示范国民小学、1968年,实施九年国民教育,校名改为高雄县凤山镇大东国民小学、1972年7月1日,校名改为高雄县凤山市大东国民小学、2010年12月25日县市合并,校名改为高雄市凤山区大东国民小学。[4]

文化资产[编辑]

东便门[编辑]

于公元1804年建立,日本领台后,辟建大马路,各座城门城楼先后遭到拆毁,只遗留东便门,遂成为凤山城仅存的古城门。1988年经内政部指定东便门为三级古迹。

于1804年建立,为过沟仔出入县城的方便之门,东通屏东,南联东港。日本领台之后,辟建大马路,城门失去原有的功能,各座城门城楼先后遭到拆毁,只遗东便门独向黄昏,成为凤山城仅存的古城门。历经岁月摧残后,城楼早已塌坏,而城门残破苍老。于1988年经内政部指定东便门为三级古迹,两年后内政部表示此古迹不宜拆除,应予保留。

东福桥[编辑]

东福桥毁于2001年的潭美台风,目前所见为的桥为新设计之钢桥

跨越凤山溪,船型桥墩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六角形平面设计的桥墩,两端都呈船首状,为清领时期所建的中式桥墩,桥面虽窄,仍可流通行人与单车机车,当地人也管作“石桥仔”。 2001年潭美台风过境,凤山溪水暴涨,三级古迹的东福桥遭到冲毁,徒留东福祠东便门相伴。至此,连结凤山下埤头接与过沟仔的脐带桥梁从此消失。现有的东福桥为日后新设计之钢桥。

东福祠[编辑]

是一间小小的土地公庙,在东便门外,紧临城门,也称做“城门公”,是台湾唯一的桥神庙。

是一间小小的土地公庙,在东便门外,紧临城门,也称做“城门公”,守护着来来往往的人车安全,是台湾唯一的桥神庙。祠庙的右侧有1864年重修东福桥的碑记,石碑上刻有许多捐银商号的名称。

特色聚落[编辑]

打铁街[3][编辑]

位于凤山东便门城内之巷道,是清朝时大陆的帆船为前往凤山新城的必经之路,许多来自唐山打铁师傅,因打铁工具十分笨重,为了避免长途搬运,决定居住于此,形成打铁市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来临,传统打铁业的产品虽然坚固耐用,但终难抵挡机器压制的日产量和低廉的成本,且打造铁器都是高温环境,年轻人大多不愿处在汗流浃背的工作环境、承袭劳力高、收入低的行业,所以不少打铁店为了生计,纷纷转行转业。最盛时此地有十余间打铁店,目前凤山打铁街剩六家打铁店继续营业,仍保留大型焠炼铁器的机械,接受不同于机械制品或是机械无法制作的铁器。

景点[编辑]

大东湿地公园[编辑]

大东湿地公园里的人工生态池,拥有高耸树木与湖水倒映的美景,誉有“高雄版忘忧森林”美名。

原名为中正公园,创建于1981年,位于大东文化艺术中心对面,经过多年绿美化,园内林木苍郁,公园内设有老人活动中心、休息凉亭、相临的国父纪念馆(已于2012年10月左右拆除)、慈恩图书馆等。[5]

凤山溪[编辑]

高雄市凤山溪贯穿凤山区南北,全长约8公里,上游来自大树区下游注入前镇河最终汇入高雄港,清道光年间,曹谨知县就是利用凤山溪流域辟建水圳。

凤山溪贯穿凤山区南北,全长约8公里,上游来自大树区下游注入前镇河最终汇入高雄港,清道光年间,曹谨知县就是利用凤山溪流域辟建水圳。早期先民从唐山乘船就是顺由凤山溪在今东便门附近上岸的,因此凤山城发源地就在此,随着水运的发达,龙山寺打铁街、县衙所在地,城隍庙因应而生。

大东文化艺术中心[编辑]

大东文化艺术中心以“禅定”为概念,整体规划分成演艺厅、展览馆、艺术教育中心、数位图书馆等四栋主建筑。

于2008年12月5日动土,地点设于大东国小的旧校舍,耗资15亿元,占地3.4公顷,连同国父纪念馆(已于2012年10月左右拆除)、大东公园及凤山溪绿带,总面积超过10公顷。此中心以“禅定”为概念,整体规划分成演艺厅、展览馆、艺术教育中心、数位图书馆等四栋主建筑。建筑的最大特色在于运用了大量的斜柱设计,并搭配Low-E玻璃降低冷热传导,节能减碳的同时也塑造现代简洁线条的艺术美感;其外观的大型漏斗建筑体在夜间更会披上炫丽的彩色灯光,吸引众人的注意,成为大高雄文化新地标。

参考文献[编辑]

  1. ^ 存档副本. [202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29). 
  2. ^ 《台湾地名辞书(卷五)高雄县(第二册˙下)》
  3. ^ 3.0 3.1 存档副本. [202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2-26). 
  4. ^ 存档副本. [202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4). 
  5. ^ 存档副本. [2021-12-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