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伊娜谷香糯米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伊娜谷香糯米南投县仁爱乡松林部落原住民特有的水稻品种,现栽种于南投县仁爱乡亲爱村浊水溪上游左岸,海拔约800~1000米。相传为日治时期,当局授予香糯米稻种鼓励族人栽培种植,此稻种拥有优雅的香味但不易种植,是当地原民喜庆时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台湾光复后消失的一段时间,一直到公元2000年由台中区农业改良场将以纯化,重新移回亲爱村栽种,现在以松林部落栽种面积最大。[1][2][3]

历史文化[编辑]

文化背景[编辑]

亲爱村有三个部落分别为万大部落、亲爱部落及松林部落,其中有8成的伊娜谷香糯米种植在松林部落,种植面积大约5公顷。“伊娜谷香糯米”的起源,相传是日治时期,当局政府治理邻近部族、调解部落间的纷争彼此制衡,遂将赛德克托鲁阁族群多次迁移后定居于松林、曲冰之间,并将此地命名于伊娜谷(日语发音Inago),授予香糯米稻种鼓励族人栽培种植,甚至进贡天皇。而关于品种来源则有几种说法。一说是日人在台期间从各地区选取适合当地栽培的稻种,形成一个混合族群;另一说是日本人先进行香糯米的选拔纯化,再将种子交由松林部落的泰雅族人栽植。无论是哪种说法,伊娜谷香糯米作为台湾原住民的特色农产品之一,也成为了当地文化和生活的重要一环。[4][5]

参考资料[编辑]

  1. ^ 邓执庸. 松林部落伊娜谷香糯米友善環境資材導入及農田生態現況 (PDF). [2023-05-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8-18). 
  2. ^ 丰年杂志. 伊娜谷香糯米 找回松林部落記憶中飄散在河谷的香味. 农传媒. 2021-10-19 [2024-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22) (中文(台湾)). 
  3. ^ 联合新闻网. 香糯米成為南投仁愛鄉最新香氛產品 成就仁愛香的代表味道. 联合新闻网. [202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5) (中文(台湾)). 
  4. ^ 吕坤泉、许志圣、杨嘉凌. 仁愛松林部落「伊娜谷香糯米」的純化與品種改良 (PDF). [2023-05-2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6-29). 
  5. ^ 萧婷方. 百年前日本天皇餐桌上的一碗白米,是什麼滋味? - 今周刊. www.businesstoday.com.tw. 2022-01-03 [202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5) (中文(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