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分身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分身
但丁·加百列·罗塞蒂,〈他们是怎么认识自己!〉,水彩画,1864年

分身(德语:Doppelgänger;“面貌极相似的人”,二重身,分身体,生魂)本意是指某一生者在二地同时出现,或由第三者目睹另一个自己的现象。该存在与本人长得一模一样,但不限定为善或恶。民间传说当自己见到自己的分身,代表“其人寿命将尽”。在历史记载上,据说美国第16届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与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等名人曾经见过自己的分身。另一种说法是:罹患脑癌病人丧失了自我认识的感觉,而会感受到好像有肉体以外的“另一个自己”存在。换句话说也可以想成是脑部发生某种功能障碍,死期将尽的人看到了分身,而出现“见到另一个自己的人将会不久于人世”这样的说法。不过该说法仍然只是推测,因为有过“由第三者目击到分身”的案例,与前述说法会有不合逻辑的部分。总体而言,分身大抵上被视为神秘学的现象。

其他

[编辑]
  • 传说中佛道教的神通者拥有分身。
  • 传说中忍者拥有制造多个分身的法术。

虚构作品

[编辑]

有关分身的题材经常在虚构作品中出现,其中有许多为了不良目的变身成特定人士或生物的描写。

文学

[编辑]

电影

[编辑]

电视剧

[编辑]
  • 假面骑士KABUTO仮面ライダーカブト
    • 其中出现具有拟态成人类的能力的地球外生物Worm。
  • 假面骑士AGITO仮面ライダーアギト
    • 当天蝎座排列成十字架形状时,天蝎座的人会目睹和自己长得一样的人,原因不明地接连自杀。
  • 老爸老妈的浪漫史(How I Met Your Mother)
    • 曾经在不同场合出现过五个主角的分身。
  • 吸血鬼日记(The Vampire Diaries)
    • Tatia Petrova﹑Katerina Petrova和Elena Gilbert互为分身。Amara Petrova为其千年未死去祖先。
  • 双璧传说(台剧)
    • 在这个地球的某个角落,必然有一个长的跟你完全一样却无血缘关系的人;无论如何你们二人都不能碰面,一旦相识,法老王的处罚必定降临……
  • 日剧《分身》 改编自东野圭吾的小说分身
  • 台剧《终极系列
    • 每个不同的时空当中都有个自己的分身例如金时空的汪大东,铁时空的夏天,银时空的孙策和铜时空的zack都是彼此的分身。
  • 台剧《千金百分百》中林韦君饰演为庄飞扬(整形后)和周小姐(周医生之亡女)两角。
  • 台剧《戏说台湾新棺中产子》中许钧钧饰演为张美云(前期)和陈玉卿(后期)两角。
  • 八点档

动漫画

[编辑]

游戏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Otto Rank. The Double: A Psychoanalytic Study. 1925 (written 1914). (英文)
  • Rodney Davies. (2001). Doubles: The Enigma of the Second Self. Robert Hale Ltd. ISBN 978-0709061182 (英文)
  • Gerald Bär: Das Motiv des Doppelgängers als Spaltungsphantasie in der Literatur und im deutschen Stummfilm. Editions Rodopi, Amsterdam / New York, NY 2005, ISBN 978-90-420-1874-7. (德文)
  • Ingrid Fichtner (Hrsg.): Doppelgänger. Von endlosen Spielarten eines Phänomens. Haupt, Bern / Stuttgart / Wien 1999, ISBN 3-258-06000-2 (= Facetten der Literatur, Band 7). (德文)
  • Christof Forderer: Ich-Eklipsen. Doppelgänger in der Literatur seit 1800. Metzler, Stuttgart / Weimar 1999, ISBN 3-476-45209-3. (德文)

延伸阅读

[编辑]
  • Brugger, P; Regard, M; Landis, T. (1996). Unilaterally Felt ‘‘Presences’’: The Neuropsychiatry of One’s Invisible Doppelgänger. Neuropsychiatry, Neuro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Neurology 9: 114-122.
  • Keppler, C. F. (1972). The Literature of the Second Self.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 Maack, L. H; Mullen, P. E. (1983). The Doppelgänger, Disintegration and Death: A Case Report. Psychological Medicine 13: 651-654.
  • Miller, K. (1985). Doubles: Studies in Literary Histo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Rank, O. (1971,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German, Der Doppelgänger, 1914). The Double: A Psychoanalytic Study.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 Reed, G. F. (1987). Doppelgänger. In Gregory R. L.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Mi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200–201.
  • Todd, J; Dewhurst, K. (1962).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oppelgänger (Hallucinatory Double) in Folklore and Neuropsychiatry. Practitioner 188: 377-382.
  • Todd, J; Dewhurst, K. (1955). The Double: Its Psycho-Pathology and Psycho-Physiology. 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 122: 47-55.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