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半自动步枪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半自动的M1加兰德步枪

半自动步枪(英语:semi-automatic rifle)是指枪机可以自动从弹匣枪管推送弹药、但必须用户手动介入才能完成击发的自动装填步枪self-loading rifles)。半自动步枪的枪栓组件可以利用推动弹头的部分气体或后座力进行退弹壳和装弹,但是射手必须先要主动松开扳机才能让击发部件(扳机组件中的击锤或击针)和阻铁重新进入待发状态,然后再扣压扳机才能再次击发,因此每次扣住扳机只能射出一发子弹[1]。相比之下,全自动步枪退弹装弹和重置击发的过程都是自动运行,因此只要保持扣压扳机会连续发射多发子弹。

半自动步枪比栓式步枪射速高,所需的装填时间短,操作亦较简易,具有更持续的火力。

历史发展

[编辑]

一般认为1908年墨西哥上将曼努埃尔·蒙德拉贡发明的蒙德拉贡步枪,是史上第一支被军方采用的半自动步枪,而真正的第一支半自动步枪是意大利的塞尔-瑞哥提(Cei-Rigotti)半自动步枪,该枪在1900年开发出来,但因为缺陷繁多所以没有被军队采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英帝国、法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及美国等列强均研制过半自动步枪,虽然有点型号装备在军队中但只属少量配备,战争结束后没有再继续使用及开发,或转向研究及采用能进行全自动射击的自动步枪

到1930年代中期,美国开始以半自动操作的M1加兰德步枪M1卡宾枪取代栓式的M1903斯普林菲尔德步枪作为制式装备,苏联也在开发SVT-40半自动步枪。在二次大战前,大部分国家仍然以栓式步枪作为军队的制式装备。然而开战后单兵装备的全自动武器,如冲锋枪在战场上展现出充沛火力,而美军装备的M1加兰德步枪相对于传统的栓式步枪具有明显射速优势,各主要参战国为提高步兵的持续火力,设计出各种不同口径的半自动步枪,如德国G41G43(又名K43)、日本四式步枪等。

纳粹德国于二战后期开始装备StG44突击步枪后,这款自动步枪立即受到同盟国的注意。到战后苏联军队开始以AK自动步枪作为制式装备,突击步枪已成各国军队作为制式配备的趋势,但半自动步枪仍活跃于朝鲜战争,直至越战后期,交战双方分别以AKM-16自动步枪作为主要装备,半自动步枪终于退居二线。

全自动操作的自动步枪虽然在1950年代起逐渐成为各国军队的制式枪械,但仍有不少自动步枪被改为半自动操作。例如北约在1950年代选定7.62×51mm NATO作为标准弹药,相对于苏联的7.62×39mm弹药,虽然维持较高的装药量可在射程及杀伤力取得优势,但后座力较大导致枪口跳动严重,连射的准确度太差,缺乏实用价值[2],因此有不少士兵虽然获配发自动步枪但仍多选择单发射击模式,有部分国家甚至直接将其制式的自动步枪改为只可半自动操作,如英国L1A1 SLR

在197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的军队大多以自动步枪作为制式装备,半自动步枪渐渐成为民间市场及部分受法律限制地区的警用武器,而生产商亦以突击步枪及冲锋枪改装成半自动以扩大市场。虽然半自动步枪在射速上没有优势,但射击稳定性较佳,而且可选用装药量较大的弹药,适合中距离以上的精确射击用途,因此仍常见于狙击步枪反器材步枪

例子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半自動步槍易改全自動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難禁絕. 星岛日报. 2017-10-06 [2018-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9). 
  2. ^ 不同口径的子弹威力上有什么区别?. 东方军事. 2018-03-16 [2018-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