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仲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若仲(?—17世纪),声玉,号次峦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丹山人[1]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生平[编辑]

崇祯九年(1636年)中式丙子科福建乡试第七名举人[2],崇祯十三年(1640年)中进士[3],授益府长史,以礼对待宗室,向益王朱慈𤆃建议追崇宽大、切勿严峻,不获接纳,他以辞官争谏使益王动容;不久因为母亲患病请求乞退休归乡,母亲死后于坟墓搭建小屋守卫,听到狐兔嚎叫总会流泪[1]隆武帝起用张若仲为江西布政使司参议,福京失守后跟随兄长在丹山居住五十年,务农自足,穿着起居犹如野人,并拒绝清朝将领拜见[4]。年八十四,以寿终,乡人称若仲兄弟为丹山二先生而不名,与兄若化同祀乡贤祠。[5]

家族[编辑]

张若化

参考文献[编辑]

  1. ^ 1.0 1.1 钱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五·列传第二十一》:张若化,字雨主,漳浦人。……弟若仲,字声玉。崇祯十三年进士。授益府长史。以礼匡宗藩,请崇宽大、戒严切,不纳。以去就争,王为之改容。以母病乞休归,母殁庐墓,闻狐兔嗥啸,泣下呜咽。
  2. ^ 康熙《漳浦县志·卷十三·选举下》:崇祯九年丙子科蔡高标榜(举人)……张若仲 若化弟,亚魁,见进士
  3. ^ 明崇祯刻本《崇祯十三年庚辰科进士三代履历》:张若仲,次峦,诗五房,己未年十月初九日生,潼洲县人。丙子七名,会试三十一名,二甲四十五名。户部观政。
  4. ^ 钱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五·列传第二十一》:绍宗起(江西)参议。福京亡,从兄丹山五十年。清修独善,艺圃一区,果蔬薯蓣,度给宾祭,余悉种梅,栽莳灌溉,身自为之。时蓑箬牵犊饭陇亩,与野人处。清帅慕见,固拒。
  5. ^ 《二希堂集》:张若仲,字声玉,号次峦,世居漳浦之丹山。崇祯丙子与兄若化同举于乡,庚辰成进士,例选州牧,性廉静不愿任烦剧,改授益府长史。以母病乞休归,母没既葬,为土室处其傍,闻狐兔嗥啸,辄泣下呜呜。山居五十年,清修独善,艺圃一区,果蔬薯蓣,度给宾祭,余悉种梅竹,栽莳灌溉,身自为之。时蓑箬牵犊,饭陇亩,与野夫杂处。晚岁益务为敦笃,饮人以和。遇乡里有争讼,劝之以诚,久而化焉。邑滨海有蝗起,群飞蔽天,触禾稼草木叶啖尽,民多聚泣。或泥首禳之,独若仲所居数里内外无蝗患,里赖以安。岁丁卯秋夜,风雨大作,所居屋尽拔,若仲独寝地上无恙,黎明,人视之,毛发为悚。年八十四,以寿终,乡人称若仲兄弟为丹山二先生而不名,与兄若化同祀乡贤。
  • 钱海岳南明史》·卷四十五·列传第二十一
  • 康熙《漳浦县志》·卷十三·选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