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文心雕龙之文术理论与批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心雕龙批评论发微》是沈谦1974年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所作的硕士论文,1977年由台北联经出版社出版。沈谦再加以增订扩充之后,于1980年写成《文心雕龙之文学理论与批评》作为其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的博士论文,1981年由台北华正书局出版。[1]:85-86

凡例[编辑]

《发微》一共为分为五章,包括:绪论、批评原理、批评方法、批评实例、结论,一共11节。《文心雕龙之文学理论与批评》在前书的基础上扩大为八章,包括文论体系、文学原理、文学类型、创作理论、批评态度、批评方法、批评实例和结论八章,一共18节。

两者相比,《文心雕龙之文学理论与批评》中第三、四章是新增的,其他都是前书增修而成。但是原本绪论一节中有刘勰传略,在新作中完全被删去。[1]:86

评价[编辑]

牟世金认为,此书是特点是以批评论为重点,以及是以今人的文艺观以衡量《文心雕龙》的成就和理论意义。在批评论方面,他指作者加强了论析的部分。例如在“六观说”的部分,作者最初的时候将其当作是批评标准,之后又将其当作是批评方法,是“他的一大发展”。但是有些地方有离题的感觉,如“批评态度”一节中分论三种态度,而其中一种是“谦虚诚敬”,但是当中只有著者的意见而完全没有刘勰的意见。即使是在后来修订的时候说明了和《文心雕龙》的关系,当中的理由依然有不充份的感觉。在今人的观点衡量《文心雕龙》方面,作者引用了当代人的意见,和西方的论述以印证《文心雕龙》,牟世金指,这种方法忽略了《文心》的原意,两者风马牛不相及,无从对比。[1]:85-91

张少康指,作者分析文学风格的时候,吸收了外国文学理论家的论述,然后和“才”、“气”、“学”、“习”互相对照,两者相互发明。在论述“八体”的时候,指刘勰对于“新奇”、“轻靡”有所贬意,他指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但是他以《体性》以所举的例子以论证就不太合适。[2]:534-539

张文勋指,此著是“一部对于《文心》作全方位研究的专著,是这段时期台湾‘龙学’界的重要成果”。[3]:243-244周振甫指,作者没有从文之枢纽以探寻刘勰的文学观,因此没有认清刘勰的原意。[4]:472-473贾锦福指,此书虽然不少深入的见解,但是也有不少地方牵强附会。[5]:309

参考[编辑]

  1. ^ 1.0 1.1 1.2 牟世金. 台灣文心雕龍研究鳥瞰. 济南: 山东大学出版社. 1985. 
  2. ^ 张少康; 汪春泓; 陈允锋; 陶礼天. 文心雕龍研究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022-05-10]. ISBN 7-301-04982-X. OCLC 4892929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31). 
  3. ^ 张文勋. 《文心雕龍》研究史.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1. ISBN 7810682083. 
  4. ^ 周振甫. 文心雕龙辞典. 北京: 中华书局. 1996: 458-460. 
  5. ^ 贾锦福. 文心雕龍辭典(增訂本). 济南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