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齿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槽齿目(Thecodontia)是个原始主龙类并系群集合。在较早期的分类法中,是双孔亚纲的一个,包含首次出现在晚二叠纪,且繁盛到三叠纪的多样性早期主龙类。外形类似现代鳄鱼,而头颅骨较短、步态较直立、体型较轻型。但现在被认为是淘汰不用的分类名词。槽齿目的范围包括:恐龙鸟类的祖先、翼龙类鳄鱼的祖先,还有其他已灭绝而没有后代的物种。

定义[编辑]

槽齿目的定义是特定的共同原始特征,例如:眶前孔(Antorbital fenestra,一对在头骨两旁介于眼窝与鼻孔间的洞)与位在槽洞里的牙齿。槽齿指的是槽齿目的牙齿都位在颌骨的槽洞中;这是一个主龙类的特征,而恐龙仍保有这个特征。

槽齿目构成爬行动物演化过程的一个阶段,是主龙类之中,不包含鳄目翼龙目恐龙总目的原始物种集中地。因为亲缘分支分类法只承认单系群为天然演化支,而槽齿目是并系群。槽齿目这个名词目前不被科学家所使用,但仍在大众书籍中出现,以包含二叠纪晚期到三叠纪的原始主龙类。

分类历史[编辑]

传统上,槽齿目被分成四个亚目:古鳄亚目(早期原始物种,另一个并系群集合)、植龙亚目(大型类似鳄鱼的半水生动物)、坚蜥亚目(有装甲、草食性)、还有伪鳄亚目。在这之中,只有植龙类坚蜥类构成单系群,而伪鳄类只是将所有没被列入其他三个亚目的物种列入而已。某些近年研究再度使用伪鳄类,包含主龙类的鳄鱼演化支,或是在主龙类之中,所以亲缘关系接近鳄鱼,而离鸟类较远的所有物种。

在1988年,Robert Carroll在他的书籍《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Evolution》中,将伪鳄类以劳氏鳄目兔鳄科、以及其他地位未定属取代,而保有其他三个亚目。这是最后有主要分类书籍仍承认槽齿目。

在1982年,Brian Gardiner尝试以亲缘分支分类法将槽齿目定义,让这旧名词有了新的概念。所有最近的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例如嘉克斯·高斯特(Jacques Gauthier)的1986年研究,确认传统的槽齿目的确是个并系群,里面的物种没有共同的共有衍征。槽齿目的最主要问题在于它与主龙类的定义一样,所以变成累赘的名词。槽齿目被认定为历史上的旧名词,而它过去的使用被遗弃不用。

所有目前的古脊椎生物分类书,例如麦可·班顿(Michael Benton)的《Vertebrate Palaeontology》第一版(1990年)与第二版(1997年),都根据亲缘分支分类法途径,以主龙类取代槽齿目。主龙类包括槽齿目与所有它的后代。

参考资料[编辑]

  • Benton, M. J. 1997,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Blackwell Science Ltd
  • Carroll, R. L. 1988,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Evolution, W. H. Freeman and Co. New York
  • Colbert, E H. 1969, Evolution of the Vertebrates, John Wiley & Sons Inc (2nd ed.)
  • Gardiner, BG (1982). Tetrapod classification. Zool. J. Linn. Soc. London 74: 207-232.
  • Gauthier, J., 1986. Saurischian monophyly and the origin of birds. In: K. Padian, ed. The Origin of Birds and the Evolution of Flight. Memoirs 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s 8. pp. 1–55
  • Sereno, P. C. 2005. Stem Archosauria—TaxonSearch [version 1.0, 2005 November 7]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