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海鲇
外观
泰来海鲶 |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
目: | 鲇形目 Siluriformes |
科: | 海鲇科 Ariidae |
属: | 海鲇属 Arius |
种: | 泰来海鲇 A. thalassinus
|
二名法 | |
Arius thalassinus Rüppell, 1837
|
分布
[编辑]本鱼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包括红海、东非、琉球群岛、台湾、南海、澳洲、波里尼西亚等海域。
深度
[编辑]水深1至30米。
特征
[编辑]外观型态与斑海鲇类似,不同的是其腭骨每侧皆有3群颗粒状的齿丛。口有须3对,体无鳞,黏液膜易落。背鳍有I锐利硬棘及6-7软条,硬棘具有毒腺,后方具一脂鳍;左右胸鳍各具I硬棘,背、胸鳍硬棘前后缘皆具锯齿;腹鳍软条14-17;尾鳍深分叉形。体背灰黑,腹部灰白,各鳍呈灰色。背鳍硬棘有逆钩,易伤人。体长可达50公分。
生态
[编辑]属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水流缓慢的泥质性海底,常出现于河口区,甚至由近河川下游,以虾、蟹、贝类为食。夜行性,具筑洞而居之习性,偶会集结成群。生殖期间为春季,不太摄食,由深水游向近海沿岸,有时候聚成一小群,雄鱼有护卵习性。
经济利用
[编辑]食用鱼,但肉质腥味重,可用中药炖煮。